第163章 五月初五,老谋深算。

(1/4)
  渭水河,自古以来就是长安的重要河流,在这里有一个灞桥,每逢夏季朋友亲人分别之时,大家都会折柳相送,也成为风景之一。

  不过今天的人确实有点多,放眼望去,少说几十万人的大场面,现在长安估计都不到五十万人,估计来了九成九。

  好多小商小贩都瞅准了时机,挑着担子过来捞上一笔,能解决两三个月的生活费。

  搀扶着李纲下了驴车,老人家精神抖擞,往前指了指:“看,那是陛下的仪仗。过去吧。”

  往前百米有一个高台,位置在渭水之上搭建起来,长约三十米,宽有十米,周围有禁军一层层把守,四周都是锦绣金色帷幕,根本看不清里面什么状况。

  老百姓都离着很远,看见这里就知道皇帝也来了。也算皇帝与民同乐。

  就这种严防死守的架势,柳书辰觉着李二同志根本没有动手的机会。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亦或者哪个大傻逼给他出的计策,非要在今天动手。

  搀扶着李纲,柳书辰就少了很多麻烦,也不用接受盘问,轻而易举的进入了帷幕当中。

  “臣柳书辰拜见陛下。拜见太子。见过诸位大人。”

  李渊靠在椅子上笑道:“朕的拾遗来了,太子,给你师父看茶。赐座。”

  李纲站在台边负手望着河面说道:“年年都是如此景色,真是看不够啊,这杨柳青青,林波滚滚,风都怡人,小辰,丫头怎么没来?”

  “人多,怕冲撞了,就送到柳姐姐处了。”

  “要是丫头在,定然有好诗词。可惜了。”说完回到位置坐下:“陛下,何时开始?”

  “辰时吧,各家都在准备呢。看,那是朕的龙舟。你们都看看,谁家的龙舟今年能夺魁,可以下注。”

  柳书辰望着江山近百艘龙舟,一个个打量过去真为古人的技艺感到佩服。这些龙舟都是一整根木料做成,长约十几米,只有半米宽,吃水也只有半米。

  在这个年代,能总结出快速的竞渡舟,已经是让人钦佩不已了。而且这些龙舟上还描绘各种图案彩绘,有龙头,身子就描绘龙鳞。

  有虎头,身子就描绘成黑黄相间的虎身。像远处的孔雀,整个龙舟都是七彩羽毛,甚是漂亮。

  此时渭水河上,龙舟旌旗猎猎,彩旗飘飘,柳书辰站在台上望向远处,倒是有一种豪迈之感。

  “好长时间没钓鱼了,这么好的地方,可惜了。”

  突然听到后面哈哈大笑,柳书辰回头望着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连一旁的宫女都低头笑,搞不懂发生了什么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