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有了?
(1/7)
想到这里,赵旭感觉到事情有些棘手了。
两淮盐场沿海的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闲暇之时都会煮盐。
那些从百姓手里收购盐的,肯定不会以朝廷的名义收购,否则出动的就是官差了。
如此参与的官差一多,很容易走漏消息。
那些人私下收购,给的价格高于朝廷,那些百姓自然乐的闷声发大财。
所有人都是既得利益者,才能保守秘密。
可能有人会说,收购的价格高于朝廷,出售的价格又低于朝廷规定的,那那些官员和盐商靠什么赚钱?
要知道,朝廷不管是生产出来的盐,还是收购来的盐,在卖给盐商的时候,都是有利可图的。
朝廷给盐商定的零售价,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盐商获得的利润。
简单来说,朝廷既是中间商,也是生产商。
盐商和官员勾结,跳过朝廷这个中间商,他们拿到的私盐,成本比从朝廷拿到的可低的多了。
再售卖之时,价格又低于官盐的价格。
这么一来,沿海煮盐的百姓、官员和盐商包括买盐的百姓都是获利的一方。
而他们获得的利,都是在吸朝廷的血。
问题棘手就在这里,这件事一个不好,甚至会引起沿海百姓的集体反对,激起民变。
赵旭看向文相公,见他也一脸凝重,说道:“时间不早了,杨副使先回去吧。”
“臣告退!”杨仁忠起身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殿下,之前洪家查抄出来的账簿中,记录的几家粮行,应该就是暗中负责从百姓手里收购盐的。两淮盐场这边已经警觉了,说不定已经吩咐人叮嘱过那些百姓了。”
“不过人一多不可能有什么秘密的。两淮盐场这么长的海岸线,生活的百姓何止数十万?这么多人中,自然有许多游手好闲之人,只需许以重利,想要查出来不难。”
“只是这其中牵涉的百姓太多,一旦有人煽动,很容易激起民变!”文相公担忧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淮盐场沿海的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闲暇之时都会煮盐。
那些从百姓手里收购盐的,肯定不会以朝廷的名义收购,否则出动的就是官差了。
如此参与的官差一多,很容易走漏消息。
那些人私下收购,给的价格高于朝廷,那些百姓自然乐的闷声发大财。
所有人都是既得利益者,才能保守秘密。
可能有人会说,收购的价格高于朝廷,出售的价格又低于朝廷规定的,那那些官员和盐商靠什么赚钱?
要知道,朝廷不管是生产出来的盐,还是收购来的盐,在卖给盐商的时候,都是有利可图的。
朝廷给盐商定的零售价,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盐商获得的利润。
简单来说,朝廷既是中间商,也是生产商。
盐商和官员勾结,跳过朝廷这个中间商,他们拿到的私盐,成本比从朝廷拿到的可低的多了。
再售卖之时,价格又低于官盐的价格。
这么一来,沿海煮盐的百姓、官员和盐商包括买盐的百姓都是获利的一方。
而他们获得的利,都是在吸朝廷的血。
问题棘手就在这里,这件事一个不好,甚至会引起沿海百姓的集体反对,激起民变。
赵旭看向文相公,见他也一脸凝重,说道:“时间不早了,杨副使先回去吧。”
“臣告退!”杨仁忠起身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殿下,之前洪家查抄出来的账簿中,记录的几家粮行,应该就是暗中负责从百姓手里收购盐的。两淮盐场这边已经警觉了,说不定已经吩咐人叮嘱过那些百姓了。”
“不过人一多不可能有什么秘密的。两淮盐场这么长的海岸线,生活的百姓何止数十万?这么多人中,自然有许多游手好闲之人,只需许以重利,想要查出来不难。”
“只是这其中牵涉的百姓太多,一旦有人煽动,很容易激起民变!”文相公担忧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