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回京

(1/8)
  若是文章写的不错,给官家留了印象,说不定能被官家给钦点入翰林。

  而且科举很多时候看的并非只是文采。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都说文无第一,文章这个东西,只要不是差别特别大,更多的还是要看主考官的喜好。

  因此科举有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押题。

  根据主考官的喜好和主张来猜测科举策论题。

  朝廷为了防止这种投机行为,主考官一般会到科举临近才会公布。

  但这依旧难不倒那些参考的士子。

  能够有资格担任主考官的就那么几个,再根据官家对这些人的看重与否,虽然不能完全确定,还是能大概猜出来的。

  一些出身低的学子,就会早些赶到汴京,听这些小道消息。

  而每次科举临近的时候,也是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的时候。

  不过今年对于科举主考官的人选争论比较小,因为在之前就有消息传出,官家有意让太子殿下监考。

  这可就有些难为赶考的士子了,对于赵旭这个太子的文风喜好,谁都不了解。

  根本没办法猜测。

  虽说赵旭亲自出题的可能不大,可赵旭若是作为主考官,最终会试能不能过,名次什么的,都要由赵旭来决定。

  好在赵旭负责查盐务,人在外地,未必会担任这次恩科的主考官。

  因此如今汴京谈论最多的,还是赵旭会不会担任主考官,若是赵旭不担任主考官,主考官的人选是谁。

  赶考士子的议论,官家也多有耳闻。

  官家还是想让赵旭担任主考官的。

  通过科举的士子,也被称之为天子门生。

  因为殿试是有官家亲自出题考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