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商税改革

(1/8)
  “言官风闻奏事是没错,可太子乃是储君,尔等连一点依据都没有,就敢随意弹劾。可知如今外面已经传的沸沸扬扬。不仅太子名声受损,就连朝廷都跟着蒙羞。”

  官家脸色阴沉看着众人冷冷道:“如今尔等一句风言奏事,便想遮掩过去么?”

  “陛下,自古历朝历代,皆是如此。闻风奏事,也是为了防止陛下受人蒙蔽,同时也是鼓励官员敢于言事。”

  御史中丞朱成德出列说道:“陛下说臣等无凭无据,弹劾太子殿下。可臣等乃是臣子,又岂敢调查太子殿下?”

  赵旭看了一眼朱成德,不愧是靠嘴皮子吃饭的,说起道理来,还真是一套接一套。

  古代允许言官闻风奏事确实有他所说的那些目的在。

  可实际上那些都是次要的。

  所谓闻风奏事,简单来说就是言官听到一些传闻,可以无需调查真假,上书弹劾。

  不管是真是假,言官都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这么做,弊端也不少。

  言官想弹劾谁就弹劾谁,还不需要承担责任。

  一旦言官有私心,便可以利用这个规则来排除异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只要被这些言官给盯上,鸡蛋挑骨头还是很简单的。

  可历朝历代皇帝,却都没有更改这条规则。

  之所以如此,并非是为了广开言路什么的。

  所谓的广开言路和虚心纳谏,指的可不是言官风闻奏事,而是上书一些治国理政的建议。

  当皇帝做了一些错误的选择,官员进行规劝,皇帝听从,那才叫虚心纳谏。

  风闻奏事和虚心纳谏可一点关系都没有。

  之所以没有取消,是因为风闻奏事的存在对于百官是一个震慑,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