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转炉

(2/3)
  但是这些经验教训中的真正奥秘他们是不了解的,仍处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

  这点上就不如洋人,林总长总结出了洋人在格物学上的研究方法。

  他在格物学中大力提倡,“发现-实验-验证-应用”的四段方法论。

  通过对格物学的学习和阅读,他们两人对化学中的基本元素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而编写出这些知识,定义概念的林总长必然会对炼钢过程给出不一样的解读。

  他们迫切的想知道林总长在炼钢过程中总结了哪些奥秘,用以解惑。

  ……

  林百祥这样说不是他吹牛,是因为他在穿越前整理的材料中有一本《炼钢工人速成手册》。

  这是一本科普向的炼钢书籍,不难懂但是知识很扎实。

  他打算摘抄一部分高炉和转炉的科普知识放在手册里,让工人提前掌握。

  “说完了培训手册的事,下面就是要做一件大事了,我们必须得把炼钢的过程再简化一下。”

  钱不多闻言来了兴趣,笑着道:“总长您是不是又有新想法了,快说说。”

  林百祥点头,“之前我们在实验高炉的时候,你们采用了‘炒钢法’炼钢铁。

  我看过之后有了想法,我认为这空气中有东西能和生铁里的东西发生了反应,生成了废渣,从而让生铁变成了钢铁。

  所以我想可以把这个过程固化下来,然后借助机械的力量把它复刻出来。”

  说完林百祥拿出了一张贝氏转炉的图展开给众人看。

  “这个炉子已经标注了各方面的构成,而我把搅拌铁水的过程,变成了通入空气。”

  这个炉子的构造不难理解,炉子和大号坩埚差不多,只是单纯向里面吹气就能炼出钢铁让众人有些难以置信。

  但是炒钢法又是古法,是以大家不再纠结,直接制造出成品尝试实验一下就好了。

  若是实验成功,那么林总长的想法就是正确的,不成功大家再继续尝试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