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闽山喋血,茶盗末路

(2/5)
  石翁仲汇总着各地传来的情报,福琼的行动路线、接触人员、收集重点,乃至其生活习惯,都被一一记录在案。

  他发现,福琼不仅对绿茶工艺感兴趣,更对红茶的秘密垂涎三尺。

  情报显示,此人极有可能冒险前往福建武夷山,那里不仅是正山小种的发源地,更是大红袍等乌龙茶珍品的故乡。

  “武夷山……”

  石翁仲指尖在舆图上武夷山脉的位置重重点下,“这里,将是他的葬身之地。”

  他深知,直接在通商口岸动手,极易引发外交风波,清廷懦弱,必不敢担当。

  唯有在穷山恶水之间,借“意外”了结此獠,方为上策。

  他原本策划的是一场绑架,拷问出所有技术细节后再行灭口。

  但福琼行踪飘忽,身边常有清廷官差假意“保护”,实则监视,绑架难度极大。

  于是,一个更为决绝的计划在他心中成形。

  石翁仲秘密联系了福建当地势力极大的一股山匪,匪首人称“一窝蜂”,其人凶悍狡黠,手下聚集了一批亡命之徒,惯于在闽赣边界的深山老林中活动。

  第九室通过秘密渠道送去了一封信和一笔不菲的定金。

  信中言明,目标是一个“探路的番僧”,要求务必将其格杀。

  但其雇佣的中国买办和随从则需留下活口,并将其关于“番僧”来历、目的的口供,设法投入当地官府。

  事成之后,山匪可选择携带家眷前往夏国在南洋的拓殖地“夏洲”落户,夏国官府将给予田产和身份,并负责他们的安全;

  若不愿迁移,则可再得一笔巨额酬金。

  “一窝蜂”在山寨中掂量着这桩买卖。

  杀了洋人,在大清地面上是泼天的大祸,官府追究起来,他们这些山匪难逃剿灭。

  但对方开出的条件实在诱人——前往“夏洲”落户。

  他们这些刀口舔血的汉子,谁不向往一片能安身立命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