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虾夷殖民地(五)
(1/7)
北国的天空,似乎总是比中原要高远几分,也更冷冽一些。
冬去春来,又是一个轮回,虾夷地的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只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却已悄然易手。
宁海总督的殖民生活,在最初的喧嚣与血腥之后,逐渐沉淀下来,化为一种带着边疆特有粗砺感的平静。
自打一年多前,枢密院的信函随着南来的季风抵达,宁海悬着的心便放下了大半。
信中让他宽心,莫要对北方的俄国人过于忌惮。
虽然沙皇俄国的鹰爪虽已伸向远东,但在他们的力量尚显薄弱,远不足以撼动日益壮大的虾夷地殖民势力。
枢密院甚至断言,以殖民地现有的武备,足以应对任何来自俄国人的侵扰。
这道命令,如同一剂定心丸,让宁海得以从对北方威胁的焦虑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殖民地的建设与管理上。
时光荏苒,又是年余过去,虾夷地的盛夏悄然而至。
此刻,殖民地的注册人口已然突破六万大关,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华人移民背井离乡,渡海而来的身影,他们占据了总人口的九成以上,成为了这片土地新的主导者。
而曾经的土著阿伊努人,在经历了最初的冲突与融合后,已不成气候;
少数留居的日本人,则更像点缀,小心翼翼地在新秩序下讨生活。
新夏城,这座昔日的函馆,如今已是总督府所在地,俨然成为虾夷地的政治经济中心。
与南方的福山城一道,两座城市的规模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
房屋栉比,街道纵横,码头上舟楫往来,市集中人声鼎沸,一派新兴殖民地的繁荣景象。
总督府内,檀香袅袅,丝竹悠扬。
宁海斜倚在铺着熊皮的胡床上,眼神有些涣散地看着堂下艺妓翩然起舞。
雪白的脖颈,精致的妆容,繁复的和服,以及那刻意做作的婉转承欢,曾一度让他沉醉,但日子久了,也品出几分腻味。
他呷了一口微凉的清酒,心中百无聊赖。
这总督当得久了,没了开疆拓土时的金戈铁马,剩下的便是这些案牍劳形与迎来送往,倒让他有些怀念起当年在水师中搏击风浪的岁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冬去春来,又是一个轮回,虾夷地的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只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却已悄然易手。
宁海总督的殖民生活,在最初的喧嚣与血腥之后,逐渐沉淀下来,化为一种带着边疆特有粗砺感的平静。
自打一年多前,枢密院的信函随着南来的季风抵达,宁海悬着的心便放下了大半。
信中让他宽心,莫要对北方的俄国人过于忌惮。
虽然沙皇俄国的鹰爪虽已伸向远东,但在他们的力量尚显薄弱,远不足以撼动日益壮大的虾夷地殖民势力。
枢密院甚至断言,以殖民地现有的武备,足以应对任何来自俄国人的侵扰。
这道命令,如同一剂定心丸,让宁海得以从对北方威胁的焦虑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殖民地的建设与管理上。
时光荏苒,又是年余过去,虾夷地的盛夏悄然而至。
此刻,殖民地的注册人口已然突破六万大关,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华人移民背井离乡,渡海而来的身影,他们占据了总人口的九成以上,成为了这片土地新的主导者。
而曾经的土著阿伊努人,在经历了最初的冲突与融合后,已不成气候;
少数留居的日本人,则更像点缀,小心翼翼地在新秩序下讨生活。
新夏城,这座昔日的函馆,如今已是总督府所在地,俨然成为虾夷地的政治经济中心。
与南方的福山城一道,两座城市的规模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
房屋栉比,街道纵横,码头上舟楫往来,市集中人声鼎沸,一派新兴殖民地的繁荣景象。
总督府内,檀香袅袅,丝竹悠扬。
宁海斜倚在铺着熊皮的胡床上,眼神有些涣散地看着堂下艺妓翩然起舞。
雪白的脖颈,精致的妆容,繁复的和服,以及那刻意做作的婉转承欢,曾一度让他沉醉,但日子久了,也品出几分腻味。
他呷了一口微凉的清酒,心中百无聊赖。
这总督当得久了,没了开疆拓土时的金戈铁马,剩下的便是这些案牍劳形与迎来送往,倒让他有些怀念起当年在水师中搏击风浪的岁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