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浪子回头金不换

(1/3)
  西营曾数次进入四川,每一次都是转战千里,来去如风,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

  朱慈烺也觉得张献忠乃一世枭雄,不会那么轻易低头,至少在彻底陷入绝境之前不会。

  可想来想去,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要知道,尽管“西营入汉中”是一个幌子,却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提出的幌子。

  清军被隔绝在秦岭以北,四川便能徐徐恢复;而西营也可保留一块不小的地盘,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这是一个胜者有利,败者避免覆灭的计略谋划,除了败者会有点不甘心,没什么好挑剔的。

  当下西营四面楚歌,人人喊打,张献忠选择低头接受,不失为明智之举——毕竟除了玉石俱焚,他也没有其他路可以走了。

  至少朱慈烺是没想出来,西营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去。

  或许,真有浪子回头这回事?

  次日,太阳升起时,朱慈烺再登上高处遥望,只见成都南门外依旧人头点点。

  还好一夜平静,西营应该没有趁夜大肆屠杀。放眼看去,那些点点人头还有活动的迹象,应该都是活着的。

  不过中国正处于最寒冷的气候,十一月的成都,深夜已冻至浅水结冰。

  那些人缺衣少食,在寒风中还能活下几成,就不好说了。

  辰时,吴继善再次叩营,一同前来者,还有伪西国吏部尚书胡默,以及两大一小,三个西洋传教士。

  胡默显然更得张献忠宠信,没有一入营便抱头痛哭,而是正正经经地开始谈判。

  “太子殿下,我军愿意前往汉中。不过西营将士都是共患难的老兄弟,四万兵马,一个人也不能落下。”

  “当然可以。”

  经过这两年的数场大败,西营损失很大,“老兄弟”不可能还有四万,三万已是极限。

  不过汉中也不养闲人,张献忠愿意带走的人,应该都是投过投名状的拥趸。

  这些人对张献忠很忠心,就像以前的摇黄军一样,留下来也是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