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
(1/4)
杜甫被李璘突如其来的询问搞得有些不知所措,他下意识挠了挠自己头上的白发。
自安禄山造反后,他又惊又怒,也愁楚万分,白发日益增多,真应了“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我一小小兵曹,也没做过什么要职,岂敢向摄政王索要一官半职?”杜甫恭敬道。
此时的杜甫已经四十四岁,看似正值壮年,然为官不过一年多。十年前,他满怀信心参加科举时,因李林甫弄权,所有士子全部落选。
五年前,杜甫好不容易争得了一个候选官吏的资格。又等了四年,才被授为河西尉,但他不愿意任河西尉,吏部就将其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在长安,要说和李璘不熟的人中,谁最尊崇李璘,那大概非杜甫莫属。
他闻知哥舒翰在灵宝大败,长安岌岌可危后,大哭一场。他深深担忧长安、大唐的命运和天下黎民百姓的安危。
没想到李璘横空出世,先后两次挫败安庆绪,杀了孙孝哲,狠狠打击了贼军的气焰,力保大唐社稷不失,着实令他兴奋不已。
虽然李璘两次逼宫兴庆宫,害死圣人与太子,又立傀儡皇帝,俨然有谋权篡位之举,为许多人所不齿。
可杜甫不这么认为。
他认为,永王也是皇子,也是有资格继承大位的。如此英王,实乃大唐之幸。
杜甫还偷偷在家里写了一些颂赞李璘的诗,不过没给任何人看,他担心旁人说他趋炎附势。
高适沉吟着插话道:“子美文采斐然,摄政王莫不是也想让他做中书舍人?”
若是那样,可就太好不过了。
杜甫闻言,心中一惊,也有些喜,但不动声色。
“不不不。”李璘摇摇头,“子美不适合。”
“那您的意思是?”高适替杜甫问道。
李璘有些叹气道:“杜子美的生平我是知道一些的。”
“其少年时意气风发,四处游历,心怀壮志。”
“及至壮年,欲谋仕途,却寄居长安多年,屡第不中,四处奔走献赋,干谒无门,始终未能得到举荐,很是穷苦潦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自安禄山造反后,他又惊又怒,也愁楚万分,白发日益增多,真应了“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我一小小兵曹,也没做过什么要职,岂敢向摄政王索要一官半职?”杜甫恭敬道。
此时的杜甫已经四十四岁,看似正值壮年,然为官不过一年多。十年前,他满怀信心参加科举时,因李林甫弄权,所有士子全部落选。
五年前,杜甫好不容易争得了一个候选官吏的资格。又等了四年,才被授为河西尉,但他不愿意任河西尉,吏部就将其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在长安,要说和李璘不熟的人中,谁最尊崇李璘,那大概非杜甫莫属。
他闻知哥舒翰在灵宝大败,长安岌岌可危后,大哭一场。他深深担忧长安、大唐的命运和天下黎民百姓的安危。
没想到李璘横空出世,先后两次挫败安庆绪,杀了孙孝哲,狠狠打击了贼军的气焰,力保大唐社稷不失,着实令他兴奋不已。
虽然李璘两次逼宫兴庆宫,害死圣人与太子,又立傀儡皇帝,俨然有谋权篡位之举,为许多人所不齿。
可杜甫不这么认为。
他认为,永王也是皇子,也是有资格继承大位的。如此英王,实乃大唐之幸。
杜甫还偷偷在家里写了一些颂赞李璘的诗,不过没给任何人看,他担心旁人说他趋炎附势。
高适沉吟着插话道:“子美文采斐然,摄政王莫不是也想让他做中书舍人?”
若是那样,可就太好不过了。
杜甫闻言,心中一惊,也有些喜,但不动声色。
“不不不。”李璘摇摇头,“子美不适合。”
“那您的意思是?”高适替杜甫问道。
李璘有些叹气道:“杜子美的生平我是知道一些的。”
“其少年时意气风发,四处游历,心怀壮志。”
“及至壮年,欲谋仕途,却寄居长安多年,屡第不中,四处奔走献赋,干谒无门,始终未能得到举荐,很是穷苦潦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