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战起

(1/5)
  李隆基很豪迈地表了态,但在场之人却没人吭声。

  群臣的头脑比李隆基冷静的多,他们在细细思考高适提出的建议的可行性。

  很快,脸色很难看的杨国忠指着高适鼻子斥道:“汝乃小小监察御史,无领兵制胜之绩,何以妄言筹得十万大军可保潼关不失?”

  “汝以人头担保,可知汝人头值几钱?二十万大军一夕之间化为乌有之责,潼关有几颗人头够砍?”

  杨国忠字字珠玑,声若洪钟,说的好像大军全军覆没与他没关系,全是哥舒翰指挥不当所致。

  李璘这一刻才见识到了什么叫做不要脸和强词夺理。

  李隆基和杨国忠并没有一丝一毫要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的意思。

  人微言轻的高适一下涨红了脸,杨国忠说的是有那么点道理。

  监察御史不过是小小八品职官,灵宝之败实在太过于惨烈。

  但高适很快又振作起来,他毫不畏惧地盯着杨国忠问道:“请问,右相又有何良策可保潼关乃至长安?”

  杨国忠一下被噎住了,他哪里有什么好计策。

  要说有的话,心里倒是隐约想好了退路,但现在不敢提出来。

  高适见杨国忠不说话,又看向李隆基,沉声道:“请圣人依刚才之策下令!”

  “不可!”杨国忠这下吭气了。

  左相韦见素陷入了两难境地,他不知道该支持李隆基还是杨国忠。

  其余诸臣也跟着装死。

  关键时刻,杨国忠的好大儿杨暄发话了。

  “圣人不可!城中存粮乃至左、右藏钱财,盈余皆不多,若募兵十万赴潼关,势必要犒赏,恐要搬空两藏,日后何以维系?”

  此前的户部尚书——安禄山堂弟安思顺,于数月前被哥舒翰诬告处死。

  现在,户部皆由任户部侍郎的杨暄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