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剑拔弩张

(2/4)
  “崔将军安康,我的伤已无大碍,一只眼也能杀人。”田乾真沉声应道。

  “那就好。”崔乾佑点了点头,面露喜色。

  安庆绪冷哼一声,看着孙孝哲,没急着回应。

  他可不怕孙孝哲,他怕的是孙孝哲背后的安禄山。

  卑贱之奴,也配封王?阿爷真是糊涂啊。

  很明显,安禄山对安庆绪久久不能攻下潼关心存不满,派孙孝哲带人前来兴师问罪来了。

  当然,也有督战之意。

  安庆绪没吭声,孙孝哲也不催促,两人冷眼相对,营帐里气氛异常死寂。

  崔乾佑见此,连忙淡淡笑道:“魏王及诸位远道而来,旅途劳顿,还请到帐中稍作休息,我命人准备上好酒菜犒劳。”

  “哼,我看就不必了。”孙孝哲大手一挥,嗤笑道:“小小潼关守军仅余数千,你们统率了近五万大军,竟迟迟拿不下。”

  “本王心忧之,如何向陛下交代?”

  “要是不能行的话,本王未尝不可代劳。”

  潼关至长安,每隔三十里设一烽火台,如无重大变故,早晚各点燃一次,向长安报告潼关平安无事,称之为“平安火”。

  自灵宝惨败,叛军欲攻取潼关以来,长安城时刻有人向东遥望着骊山顶上那最后的一座烽火台。

  一旦烽火未按时燃起或者在其他时辰燃起,那就意味着潼关失守。

  同样,安禄山也让人从潼关至洛阳沿途架设了几十座烽火台,约定若攻下潼关,就燃起烽火。

  两日来,他迟迟未等到日思夜想的烽火,又惊闻李光弼与郭子仪可能率大军经河东西进,失望之余,十分焦虑与恼怒。

  毕竟,安庆绪带着哥舒翰返回潼关前,可是信誓旦旦夸下了一日内拿下潼关的海口。

  心急如焚的安禄山便派了孙孝哲带人连夜急行军赶往潼关责备。他甚至还不清楚哥舒翰已经死了。

  安庆绪见孙孝哲仗着安禄山撑腰,对自己十分不客气,就气不打一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