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一网打尽
(2/4)
“朱虚县已经被张饶攻占?”刘备并没有因为这个坏消息而有所反应,这段时间的坏消息太多,治下县城被攻占已经屡见不鲜,他也没有这个时候派兵去攻打张饶的打算,眼下城外的管亥才是他真正的大敌,只有先将管亥料理完,他才能抽出身去收复其他沦陷疆域。
“校尉,这两日查探北海郡情况的时候,属下也寻访到一俊杰,可以为校尉效力。”孔融将正事汇报完毕,随后又跟刘备说起了小事。
“能入孔文举之眼,不知是哪家才俊?”刘备笑着说道,或许这个推荐有一定的水分,但是刘备也并没有在意,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家族坚定的站在朝廷一方,不要跟叛乱不清不楚的搅合在一起。
“此人乃是东莱黄县人,姓太史名慈,弓马娴熟,猿臂善射,弦不虚发,之前担任过郡奏曹吏。”孔融介绍了一下这个人的基本情况。
“之前?怎么去职了?”刘备抓住了重点,如果是叛贼攻打过程中逃亡之人,那他可就得多加考虑。
还是焦和主政青州时间的事情,东莱郡与本州有嫌隙纠纷,是非曲直已经无法分辨,就将这件事汇报给了朝廷,希望朝廷做出判决,而结案的判决多以先让有司知事者较有利,也就是先入为主。
当时刺史的奏章已先发去有司处,郡守恐怕落后不利,于是求取可为使者的人。太史慈表示自己可以胜任这个工作,经过考核之后,郡守相信这个小伙子能够完成这项工作,也就委任太史慈为使者完成这趟任务。
太史慈时年二十一岁,乃日夜兼程赶路,后发先至抵达洛阳。到了洛阳太史慈也没有急着去奉上自家的奏章,而是等待前来送奏章的州吏。等到州吏到达,太史慈才开始求通上章,假意问州吏道:“君也是前来欲求通章的吗?”
州吏答道:“是的。”
太史慈又问:“奏章在哪里?”
州吏道:“在车上。”
太史慈便说:“奏章题署之处确然无误吗?可否取来一视,我担心自家公章出现问题。”
大汉的公文书写也有规矩,如果错了有司可以直接将这个奏章退回,太史慈的意思就是比对一下奏章的公文格式,有问题也可以及时纠正,周围也有同样这样做的人,毕竟谁也不想大老远的赶路过来却发现奏章格式出现问题。
州吏不知太史慈乃是东莱人,便取出奏章相与。谁知太史慈先已藏刀于怀,取过州章,便提刀截而毁之,州吏大惊高呼:“有人毁坏我的奏章!”
太史慈连忙将州吏带至车间,跟他说道:“假使你没有取出奏章给我,我也不能将其损坏,我有错你也有错,到时我们两个人肯定都要受到惩罚。与其我们二人坐而待毙,不若我们俱同出走逃亡,至少可以保存性命,也不必无谓受刑。”
“你已经成功为本郡而毁坏我的奏章,怎的也要逃亡?”州吏有些疑惑,他现在已经认栽,是自己没有办好事,为了不受惩罚逃亡也是在所难免,但是太史慈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为什么也要跟着他一同跑路?
“我受本郡所遣前来洛阳,只是负责来观察你们的州章是否已经上通而已,但我所做的事却太过激烈,直接损毁了州里的公章。如今我既便回返郡县,使君必然大怒,恐怕府君也会责罚于我,因此希望一起逃去。”太史慈表示自己也只是一个打工人,刚才脑子一热就干了,现在已经知道怕了,他们两个打工人可以说是同病相怜,你要相信我说的话啊!
州吏相信了太史慈的话语,毕竟奏章被毁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他肯定逃不过责罚,乃于即日俱逃。但太史慈又骗了这个傻乎乎的州吏,出城后,却潜遁回城通传郡章,完成使命。
州家知其事,气的不行但又没有办法,只能再度派遣一名吏员往洛阳通章,但有司却以先得郡章的原因,不复查察此案,于是州家受其短。太史慈由是知名于世,但他亦成为州家所仇视的人物,为免受到无妄之灾,乃避居于辽东。
等刘备接任青州刺史后,太史慈也没有返回家乡,现在青州乱起,太史母这才让儿子归家,并且跟朝廷表示效忠,来洗刷干净身上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校尉,这两日查探北海郡情况的时候,属下也寻访到一俊杰,可以为校尉效力。”孔融将正事汇报完毕,随后又跟刘备说起了小事。
“能入孔文举之眼,不知是哪家才俊?”刘备笑着说道,或许这个推荐有一定的水分,但是刘备也并没有在意,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家族坚定的站在朝廷一方,不要跟叛乱不清不楚的搅合在一起。
“此人乃是东莱黄县人,姓太史名慈,弓马娴熟,猿臂善射,弦不虚发,之前担任过郡奏曹吏。”孔融介绍了一下这个人的基本情况。
“之前?怎么去职了?”刘备抓住了重点,如果是叛贼攻打过程中逃亡之人,那他可就得多加考虑。
还是焦和主政青州时间的事情,东莱郡与本州有嫌隙纠纷,是非曲直已经无法分辨,就将这件事汇报给了朝廷,希望朝廷做出判决,而结案的判决多以先让有司知事者较有利,也就是先入为主。
当时刺史的奏章已先发去有司处,郡守恐怕落后不利,于是求取可为使者的人。太史慈表示自己可以胜任这个工作,经过考核之后,郡守相信这个小伙子能够完成这项工作,也就委任太史慈为使者完成这趟任务。
太史慈时年二十一岁,乃日夜兼程赶路,后发先至抵达洛阳。到了洛阳太史慈也没有急着去奉上自家的奏章,而是等待前来送奏章的州吏。等到州吏到达,太史慈才开始求通上章,假意问州吏道:“君也是前来欲求通章的吗?”
州吏答道:“是的。”
太史慈又问:“奏章在哪里?”
州吏道:“在车上。”
太史慈便说:“奏章题署之处确然无误吗?可否取来一视,我担心自家公章出现问题。”
大汉的公文书写也有规矩,如果错了有司可以直接将这个奏章退回,太史慈的意思就是比对一下奏章的公文格式,有问题也可以及时纠正,周围也有同样这样做的人,毕竟谁也不想大老远的赶路过来却发现奏章格式出现问题。
州吏不知太史慈乃是东莱人,便取出奏章相与。谁知太史慈先已藏刀于怀,取过州章,便提刀截而毁之,州吏大惊高呼:“有人毁坏我的奏章!”
太史慈连忙将州吏带至车间,跟他说道:“假使你没有取出奏章给我,我也不能将其损坏,我有错你也有错,到时我们两个人肯定都要受到惩罚。与其我们二人坐而待毙,不若我们俱同出走逃亡,至少可以保存性命,也不必无谓受刑。”
“你已经成功为本郡而毁坏我的奏章,怎的也要逃亡?”州吏有些疑惑,他现在已经认栽,是自己没有办好事,为了不受惩罚逃亡也是在所难免,但是太史慈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为什么也要跟着他一同跑路?
“我受本郡所遣前来洛阳,只是负责来观察你们的州章是否已经上通而已,但我所做的事却太过激烈,直接损毁了州里的公章。如今我既便回返郡县,使君必然大怒,恐怕府君也会责罚于我,因此希望一起逃去。”太史慈表示自己也只是一个打工人,刚才脑子一热就干了,现在已经知道怕了,他们两个打工人可以说是同病相怜,你要相信我说的话啊!
州吏相信了太史慈的话语,毕竟奏章被毁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他肯定逃不过责罚,乃于即日俱逃。但太史慈又骗了这个傻乎乎的州吏,出城后,却潜遁回城通传郡章,完成使命。
州家知其事,气的不行但又没有办法,只能再度派遣一名吏员往洛阳通章,但有司却以先得郡章的原因,不复查察此案,于是州家受其短。太史慈由是知名于世,但他亦成为州家所仇视的人物,为免受到无妄之灾,乃避居于辽东。
等刘备接任青州刺史后,太史慈也没有返回家乡,现在青州乱起,太史母这才让儿子归家,并且跟朝廷表示效忠,来洗刷干净身上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