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扩大
(1/1)
十二点一到,鲁哈尼命令炮兵开火,200多门火炮一齐发射,炮弹如雨点般落在了俄军堡垒和附近。
在要塞的俄军还在睡梦之中,结果被炮弹砸下来的碎石给弄醒了,不过有一部分因为喝了很多酒,现在还没有醒不过来。
“怎么了,怎么了?”
刚刚从宿醉中醒过来的俄军队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他很快就知道了。因为一颗炮弹顺着被压破的房顶砸到他的面前,然后带走了他。
半个小时的炮击,俄军此刻都是懵的。一些活下来的士兵已经意识到了这是受到了攻击,他们拿起武器准备防御,但来不及了。
七万伊朗军队喊着真主至大跨过了两国边境,此时已经有俄军用火炮攻击汹涌而来的敌军,但伊朗军队仍以极大的勇气向前,他们一拥而上,控制了军营和堡垒,和里面的俄军进行拼杀。
“为了真主!!!”
此时俄国守军发现,现在的伊朗士兵已经不是过去那样的情况,而且从上到下整个更新了一遍。他们的眼里没有对他们的害怕,取而代之的则是仇恨。
一个伊朗士兵连续杀死了两名俄国守军,为了泄愤,他竟然将俄国人的头砍了下来,并且插在木棍上。而其他俄国人,下场也不怎么样,这是他们迟来的代价。
俄国的白蓝红三色旗被士兵扔在地上,取而代之的是伊朗的太阳狮子旗。在解决了边境防御后迅速向前推进,他们第一个目标,梅格拉就在不远处。
与此同时,另外两個军团四万人从阿尔达比勒向北进攻,目前也顺利突破俄军防御,准备一口气冲到巴库。
此时已经是3月10日早上,一切已经变得不一样。准备离开伊朗的亚历山德罗维奇也收到了伊朗向俄国宣战的正式公告。
各个伊朗报纸都在宣传对俄国作战的行动,说这是向俄国复仇的绝佳机会。伊朗民众也被这股情绪感染,纷纷支持对俄作战。而因为通讯有些延迟,在伊朗军队还在攻城略地的时候,圣彼得堡还没有得到消息。
而此时俄军在巴尔干地区遭遇到了阻碍,他们陷入多瑙河三角洲里,这一地区人口稀少,粮食供应不足,无法支持人数众多的俄军,许多士兵因饥饿与疾病倒下。到了现在,入侵多瑙河公国的俄军中,有九万人病倒了。
随着俄军损失不断加剧,缅希科夫越发不愿意继续保持攻势。此时他开始担心奥地利军队在塞尔维亚边境的集结。
西边奥地利军队正在集结,多瑙河公国的俄军被敌军包围的危险很大。他请求沙皇下令撤退,他甚至违反了沙皇加快进攻的指令,担心奥地利会趁俄军后方空虚发起进攻。
缅希科夫对奥地利的忧虑是有道理的,奥地利因为担心俄罗斯会占领塞尔维亚,已经动员军队在塞尔维亚边境集结,准备镇压塞尔维亚人可能展开的暴动,同时阻挡俄军从东部入侵奥地利的塞尔维亚人聚居区。所以奥地利一直在要求俄罗斯从多瑙河公国撤军,并威胁说如果沙皇不下令撤军的话,奥地利将对俄国宣战。
在陆地战呈停滞状态的同时,已经进入黑海的英法舰队向黑海港口敖德萨开炮,开始了对俄罗斯本土的攻击。英国从抓获的商船水手那里得到情报,称俄罗斯在敖德萨集结了六万名士兵和大量军火,准备送往多瑙河前线。
事实上,敖德萨港口没有什么军事价值,能抵御西方舰队的只有几座炮台。他们向敖德萨总督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投降并交出所有舰船。在未收到任何回复之后,联军的九艘蒸汽机船、六艘火箭船和一艘驱逐舰向港口发起炮击。
炮轰持续了十一个小时,严重破坏了港口,摧毁了几条船,炸死了几十个平民。炮弹还击中了克里米亚总督沃龙佐夫建在港口悬崖顶上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宫殿,其中一颗加农炮弹打中了敖德萨第一任总督黎塞留公爵的雕塑。
敖德萨遭遇炮击向俄军指挥部敲响了警钟,说明西方舰队已逼近多瑙河前线,现在的问题是,英法联军还需要多久到达,增援锡利斯特拉的土耳其军队。缅希科夫担心如果继续在多瑙河流域公国保持攻势,俄军所面临的局面将变得非常糟糕。他在尼古拉一世的信中写到。
不幸的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敌人,不仅有海上力量,而且还有奥地利,普鲁士看来也在背后支持。英国会不惜一切代价让奥地利和她站在一起,因为如果没有德国人的支持,他们不能对我们怎么样,如果欧洲各国都在针对我们,我们就不能把多瑙河作为战场。
来自沙皇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不得不下令步兵发动了超过二十次进攻,然而依然未能取得突破。在锡利斯特拉的主墙外发生了一场大战,土耳其军队在打退了俄军大规模冲锋之后,向俄军阵地实施了反击。战斗结束后,两千名左右俄军士兵的尸体躺在战场上。
许多居民走到城外,将战死的俄军士兵的头颅砍下,希望领取奖赏,但是在城门口被挡住,那些人不允许他们把这些东西带进城里。于是死人的头颅在城门外堆成了一大堆,好长时间没有被埋葬。一个俄罗斯军官祈求看在先知的份上饶他一命,但是被毫不留情地割断了喉咙。
此时英法还在讨论从什么地方登陆合适,从一开始两国就在战略上有分歧——英国倾向于在加里波利登陆,然后谨慎地向内陆挺进;而法国则希望在瓦尔纳登陆,阻止俄军向君士坦丁堡迈进。法国人还提出由较为先进的英国海军控制海上作战,同时由法军指挥陆地军事,这样他们可以充分利用从阿尔及利亚战争中得到的经验。
这是一个合理的建议,但是任何要接受法国人号令的想法都会让英国人心生厌恶、不寒而栗,而且他们不信任法军指挥。他是一个追随拿破仑的波拿巴主义者,而法军也是一样的感觉,认为英国人奸诈,不能深交。
在要塞的俄军还在睡梦之中,结果被炮弹砸下来的碎石给弄醒了,不过有一部分因为喝了很多酒,现在还没有醒不过来。
“怎么了,怎么了?”
刚刚从宿醉中醒过来的俄军队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他很快就知道了。因为一颗炮弹顺着被压破的房顶砸到他的面前,然后带走了他。
半个小时的炮击,俄军此刻都是懵的。一些活下来的士兵已经意识到了这是受到了攻击,他们拿起武器准备防御,但来不及了。
七万伊朗军队喊着真主至大跨过了两国边境,此时已经有俄军用火炮攻击汹涌而来的敌军,但伊朗军队仍以极大的勇气向前,他们一拥而上,控制了军营和堡垒,和里面的俄军进行拼杀。
“为了真主!!!”
此时俄国守军发现,现在的伊朗士兵已经不是过去那样的情况,而且从上到下整个更新了一遍。他们的眼里没有对他们的害怕,取而代之的则是仇恨。
一个伊朗士兵连续杀死了两名俄国守军,为了泄愤,他竟然将俄国人的头砍了下来,并且插在木棍上。而其他俄国人,下场也不怎么样,这是他们迟来的代价。
俄国的白蓝红三色旗被士兵扔在地上,取而代之的是伊朗的太阳狮子旗。在解决了边境防御后迅速向前推进,他们第一个目标,梅格拉就在不远处。
与此同时,另外两個军团四万人从阿尔达比勒向北进攻,目前也顺利突破俄军防御,准备一口气冲到巴库。
此时已经是3月10日早上,一切已经变得不一样。准备离开伊朗的亚历山德罗维奇也收到了伊朗向俄国宣战的正式公告。
各个伊朗报纸都在宣传对俄国作战的行动,说这是向俄国复仇的绝佳机会。伊朗民众也被这股情绪感染,纷纷支持对俄作战。而因为通讯有些延迟,在伊朗军队还在攻城略地的时候,圣彼得堡还没有得到消息。
而此时俄军在巴尔干地区遭遇到了阻碍,他们陷入多瑙河三角洲里,这一地区人口稀少,粮食供应不足,无法支持人数众多的俄军,许多士兵因饥饿与疾病倒下。到了现在,入侵多瑙河公国的俄军中,有九万人病倒了。
随着俄军损失不断加剧,缅希科夫越发不愿意继续保持攻势。此时他开始担心奥地利军队在塞尔维亚边境的集结。
西边奥地利军队正在集结,多瑙河公国的俄军被敌军包围的危险很大。他请求沙皇下令撤退,他甚至违反了沙皇加快进攻的指令,担心奥地利会趁俄军后方空虚发起进攻。
缅希科夫对奥地利的忧虑是有道理的,奥地利因为担心俄罗斯会占领塞尔维亚,已经动员军队在塞尔维亚边境集结,准备镇压塞尔维亚人可能展开的暴动,同时阻挡俄军从东部入侵奥地利的塞尔维亚人聚居区。所以奥地利一直在要求俄罗斯从多瑙河公国撤军,并威胁说如果沙皇不下令撤军的话,奥地利将对俄国宣战。
在陆地战呈停滞状态的同时,已经进入黑海的英法舰队向黑海港口敖德萨开炮,开始了对俄罗斯本土的攻击。英国从抓获的商船水手那里得到情报,称俄罗斯在敖德萨集结了六万名士兵和大量军火,准备送往多瑙河前线。
事实上,敖德萨港口没有什么军事价值,能抵御西方舰队的只有几座炮台。他们向敖德萨总督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投降并交出所有舰船。在未收到任何回复之后,联军的九艘蒸汽机船、六艘火箭船和一艘驱逐舰向港口发起炮击。
炮轰持续了十一个小时,严重破坏了港口,摧毁了几条船,炸死了几十个平民。炮弹还击中了克里米亚总督沃龙佐夫建在港口悬崖顶上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宫殿,其中一颗加农炮弹打中了敖德萨第一任总督黎塞留公爵的雕塑。
敖德萨遭遇炮击向俄军指挥部敲响了警钟,说明西方舰队已逼近多瑙河前线,现在的问题是,英法联军还需要多久到达,增援锡利斯特拉的土耳其军队。缅希科夫担心如果继续在多瑙河流域公国保持攻势,俄军所面临的局面将变得非常糟糕。他在尼古拉一世的信中写到。
不幸的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敌人,不仅有海上力量,而且还有奥地利,普鲁士看来也在背后支持。英国会不惜一切代价让奥地利和她站在一起,因为如果没有德国人的支持,他们不能对我们怎么样,如果欧洲各国都在针对我们,我们就不能把多瑙河作为战场。
来自沙皇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不得不下令步兵发动了超过二十次进攻,然而依然未能取得突破。在锡利斯特拉的主墙外发生了一场大战,土耳其军队在打退了俄军大规模冲锋之后,向俄军阵地实施了反击。战斗结束后,两千名左右俄军士兵的尸体躺在战场上。
许多居民走到城外,将战死的俄军士兵的头颅砍下,希望领取奖赏,但是在城门口被挡住,那些人不允许他们把这些东西带进城里。于是死人的头颅在城门外堆成了一大堆,好长时间没有被埋葬。一个俄罗斯军官祈求看在先知的份上饶他一命,但是被毫不留情地割断了喉咙。
此时英法还在讨论从什么地方登陆合适,从一开始两国就在战略上有分歧——英国倾向于在加里波利登陆,然后谨慎地向内陆挺进;而法国则希望在瓦尔纳登陆,阻止俄军向君士坦丁堡迈进。法国人还提出由较为先进的英国海军控制海上作战,同时由法军指挥陆地军事,这样他们可以充分利用从阿尔及利亚战争中得到的经验。
这是一个合理的建议,但是任何要接受法国人号令的想法都会让英国人心生厌恶、不寒而栗,而且他们不信任法军指挥。他是一个追随拿破仑的波拿巴主义者,而法军也是一样的感觉,认为英国人奸诈,不能深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