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对奥斯曼的战略
(1/1)
“沙阿这次出行可谓是收获满满,伊朗已经重新获得了大国的地位。”佩泽什基安高兴的说。
“现在还有点为时过早,英国需要的是一个能帮他抵挡印度的家伙,其他国家则是想要大量的财富。如果伊朗不能为他们提供价值,那么总有一天他们会把伊朗瓜分殆尽。”
现在中东进入短暂的和平期,奥斯曼、伊朗和埃及三方目前相安无事。但这样脆弱的平衡很快就会被打破,奥斯曼正在到处借钱,苏丹不能容忍昔日的对手比他还厉害。
纳赛尔丁在纳杰夫和耶路撒冷可是狠狠出了一把风头,已经把他这个伟大世界的哈里发,奥斯曼帝国的苏丹都给盖过去了。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苏丹决意要发动一场对伊朗的战争,他相信自己可以像祖先伟大的苏莱曼一世那样横扫伊朗。
他的底气就是坦齐马特改革的成果,在坦齐马特法令颁布后,中央政府继续致力于增加国家财政和削弱地方权贵的根基。中央政府的税收缓慢但稳定地增长,奥斯曼利用这笔钱开始将训练有素的军队调往特拉比松和凡城,根据消息,伊朗大部分军队被调到格鲁吉亚和巴库防御俄罗斯了,到时候他们出其不意,直接拿下伊朗的经济中心大不里士,争取三个月内结束战争。
要不怎么说他和东方那位是难兄难弟呢,体量大就可以获胜的话那俄国早就把奥斯曼杀个一百遍了。而奥斯曼的改革更多还是在法律和社会上,对于主要的经济方面没有多大措施。这就导致伊朗的工业情况比奥斯曼的要好,持久力比奥斯曼也要长。
而且,作为最先和欧洲贸易的国家,奥斯曼竟然还没有在金融业实现现代化。对俄国的战争后开始在伦敦、巴黎、维也纳和法兰克福等地出售长期债券。这些债券的偿还期通常为一百年,年票面利率为4%。
奥斯曼政府在非常不利的条件下借入大量资金,而且支付的利息也明显高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在扣除银行家的佣金之后,奥斯曼政府的实际收入通常还不到债务面值的一半。就这点钱,还得给其他地方,用在经济上的少之又少。
而且对伊朗的作战也是苏丹和政府的突然兴起,但伊朗对奥斯曼的作战早在克里米亚战争快要结束时就开始规划了。
伊朗准备了两套方案,第一个方案就是以大不里士为诱饵,吸引奥斯曼军队进入伊朗境内,随后再出其不意将他们包围起来。这个方案有个风险,就是那伊朗最大的工业城市做诱饵,如果不能成功包围奥斯曼军队,一旦大不里士失守,伊朗将遭受难以想象的损失。
尽管伊朗全国都开始进行工业化,但大不里士的工业仍然排名伊朗全国第一。33%的纺织、72%的钢铁、65%的武器弹药以及80%的机械都从这里生产。此外,他还是巴库和德黑兰之间的重要连接地,一旦受到威胁,那么伊朗的经济损失就大了。所以,这个方案就被否决了。
既然这个不行,那就只有第二个方案了,也就是先发制人。通过先手向巴格达、凡城和特拉比松进攻。奥斯曼没有足够的军队在这边境上排列,等打下巴格达后,向北进攻重镇摩苏尔,向西打下阿勒颇和大马士革,直到地中海。
这个方案也是需要伊朗押上自己所有的军队,好在阿拉伯部落愿意援助,这让他减轻了一些压力。同时伊朗在国际上的好名声让他的债券很受欢迎,如果可以,过几年伊朗就可以继续征召几十万人进行征战。
现在,伊朗的工业和军队基本上没有问题,但横在他们统一中东的最后一个障碍就是欧洲的介入。上一个想要统一的阿里帕夏就是因为欧洲的介入导致失败,伊朗要想统一,就必须让欧洲,尤其是英法俄三国不介入。
对于英国来说,奥斯曼是保证地中海的稳定;对法国来说,奥斯曼是他们重要的投资地;对俄国来说,奥斯曼是他们冲破黑海的障碍。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让他们介入。
所以说,要想让他们不插手,除了长久的外交工作还得给他们找一个能够都获得利益的地方。这个地方必须足够大,而且不管是俄国的领土要求还是英法的经济利益都能满足,那么,哪里能同时满足呢?纳赛尔丁的目光看向了东方。
英法两国对清国的战争已经开始了,他们想要更多的市场和投资地。而俄国在尼布楚条约后也一直没有忘记东方不冻港的想法,于是,在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俄国便更积极地向远东地区扩张。
在英法进攻清国时,俄国准备趁火打劫。以武力方式争夺黑龙江以北、以东的土地,而因为清国的政策,整个东北地区防御空虚,割地已经不可避免。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对不起清国来让三国不对中东有注意力了。目前他们向清国出售的武器看着已经出现效果,镇压太平军效果非常好。一旦时间被延长,那么对伊朗来说就是利好。
三国注意力的另一个方向就是日本,签署的神奈川条约后日本被带入世界体系中,但他们的反抗要比清国更加激烈。大量日本人袭击外国人的事件发生,这对于英国来说是不可忍受的。
在和英法之间的秘密协议中,就有一条关于日本的。如果其中一个国家对日本宣战,那么另外两国也必须加入,最后应该由三国共同瓜分战利品。
至于战利品,三国也已经规划好了,英国可以获得九州、法国则获得四国以及本州西部(长州藩),伊朗则将势力范围扩大到琉球和本州北部,当然,作为日本开国的第一个国家,美国自然也要获得一杯羹,经过美国驻法大使的加入,美国可以获得日本的虾夷地。而剩下的地方都由幕府进行统治。
这样的协议也算是一个预案,因为不知道谁会开第一枪。但看着伊朗上蹿下跳的样子,英法觉得让伊朗来最合适不过。当然,为了能让伊朗继续在远东和俄国争斗,他们还和伊朗签署免责条款,伊朗在远东的行动只要不影响他们的利益就可以继续进行下去。这也就代表了伊朗将在近东、中东以及远东和俄国进行斗法,他对英国的价值也就这些了。
“现在还有点为时过早,英国需要的是一个能帮他抵挡印度的家伙,其他国家则是想要大量的财富。如果伊朗不能为他们提供价值,那么总有一天他们会把伊朗瓜分殆尽。”
现在中东进入短暂的和平期,奥斯曼、伊朗和埃及三方目前相安无事。但这样脆弱的平衡很快就会被打破,奥斯曼正在到处借钱,苏丹不能容忍昔日的对手比他还厉害。
纳赛尔丁在纳杰夫和耶路撒冷可是狠狠出了一把风头,已经把他这个伟大世界的哈里发,奥斯曼帝国的苏丹都给盖过去了。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苏丹决意要发动一场对伊朗的战争,他相信自己可以像祖先伟大的苏莱曼一世那样横扫伊朗。
他的底气就是坦齐马特改革的成果,在坦齐马特法令颁布后,中央政府继续致力于增加国家财政和削弱地方权贵的根基。中央政府的税收缓慢但稳定地增长,奥斯曼利用这笔钱开始将训练有素的军队调往特拉比松和凡城,根据消息,伊朗大部分军队被调到格鲁吉亚和巴库防御俄罗斯了,到时候他们出其不意,直接拿下伊朗的经济中心大不里士,争取三个月内结束战争。
要不怎么说他和东方那位是难兄难弟呢,体量大就可以获胜的话那俄国早就把奥斯曼杀个一百遍了。而奥斯曼的改革更多还是在法律和社会上,对于主要的经济方面没有多大措施。这就导致伊朗的工业情况比奥斯曼的要好,持久力比奥斯曼也要长。
而且,作为最先和欧洲贸易的国家,奥斯曼竟然还没有在金融业实现现代化。对俄国的战争后开始在伦敦、巴黎、维也纳和法兰克福等地出售长期债券。这些债券的偿还期通常为一百年,年票面利率为4%。
奥斯曼政府在非常不利的条件下借入大量资金,而且支付的利息也明显高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在扣除银行家的佣金之后,奥斯曼政府的实际收入通常还不到债务面值的一半。就这点钱,还得给其他地方,用在经济上的少之又少。
而且对伊朗的作战也是苏丹和政府的突然兴起,但伊朗对奥斯曼的作战早在克里米亚战争快要结束时就开始规划了。
伊朗准备了两套方案,第一个方案就是以大不里士为诱饵,吸引奥斯曼军队进入伊朗境内,随后再出其不意将他们包围起来。这个方案有个风险,就是那伊朗最大的工业城市做诱饵,如果不能成功包围奥斯曼军队,一旦大不里士失守,伊朗将遭受难以想象的损失。
尽管伊朗全国都开始进行工业化,但大不里士的工业仍然排名伊朗全国第一。33%的纺织、72%的钢铁、65%的武器弹药以及80%的机械都从这里生产。此外,他还是巴库和德黑兰之间的重要连接地,一旦受到威胁,那么伊朗的经济损失就大了。所以,这个方案就被否决了。
既然这个不行,那就只有第二个方案了,也就是先发制人。通过先手向巴格达、凡城和特拉比松进攻。奥斯曼没有足够的军队在这边境上排列,等打下巴格达后,向北进攻重镇摩苏尔,向西打下阿勒颇和大马士革,直到地中海。
这个方案也是需要伊朗押上自己所有的军队,好在阿拉伯部落愿意援助,这让他减轻了一些压力。同时伊朗在国际上的好名声让他的债券很受欢迎,如果可以,过几年伊朗就可以继续征召几十万人进行征战。
现在,伊朗的工业和军队基本上没有问题,但横在他们统一中东的最后一个障碍就是欧洲的介入。上一个想要统一的阿里帕夏就是因为欧洲的介入导致失败,伊朗要想统一,就必须让欧洲,尤其是英法俄三国不介入。
对于英国来说,奥斯曼是保证地中海的稳定;对法国来说,奥斯曼是他们重要的投资地;对俄国来说,奥斯曼是他们冲破黑海的障碍。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让他们介入。
所以说,要想让他们不插手,除了长久的外交工作还得给他们找一个能够都获得利益的地方。这个地方必须足够大,而且不管是俄国的领土要求还是英法的经济利益都能满足,那么,哪里能同时满足呢?纳赛尔丁的目光看向了东方。
英法两国对清国的战争已经开始了,他们想要更多的市场和投资地。而俄国在尼布楚条约后也一直没有忘记东方不冻港的想法,于是,在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俄国便更积极地向远东地区扩张。
在英法进攻清国时,俄国准备趁火打劫。以武力方式争夺黑龙江以北、以东的土地,而因为清国的政策,整个东北地区防御空虚,割地已经不可避免。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对不起清国来让三国不对中东有注意力了。目前他们向清国出售的武器看着已经出现效果,镇压太平军效果非常好。一旦时间被延长,那么对伊朗来说就是利好。
三国注意力的另一个方向就是日本,签署的神奈川条约后日本被带入世界体系中,但他们的反抗要比清国更加激烈。大量日本人袭击外国人的事件发生,这对于英国来说是不可忍受的。
在和英法之间的秘密协议中,就有一条关于日本的。如果其中一个国家对日本宣战,那么另外两国也必须加入,最后应该由三国共同瓜分战利品。
至于战利品,三国也已经规划好了,英国可以获得九州、法国则获得四国以及本州西部(长州藩),伊朗则将势力范围扩大到琉球和本州北部,当然,作为日本开国的第一个国家,美国自然也要获得一杯羹,经过美国驻法大使的加入,美国可以获得日本的虾夷地。而剩下的地方都由幕府进行统治。
这样的协议也算是一个预案,因为不知道谁会开第一枪。但看着伊朗上蹿下跳的样子,英法觉得让伊朗来最合适不过。当然,为了能让伊朗继续在远东和俄国争斗,他们还和伊朗签署免责条款,伊朗在远东的行动只要不影响他们的利益就可以继续进行下去。这也就代表了伊朗将在近东、中东以及远东和俄国进行斗法,他对英国的价值也就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