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凯末尔的所见所闻(二)
(1/1)
“一个与时俱进的君主可以通过政府做更多的事情,但前提是这个君主能够开明专注、政府清廉。很显然,现在的帝国不符合任何一点。”
凯末尔在他的笔记本上这下这样一句话,以前觉得应该一步到位实行议会制度。但现在伊朗的例子已经说明,一个开明的君主也能让国家发展,也就是所谓的开明专制。
而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没有英国议会的底蕴和历史,直接套用议会恐怕会适得其反。而伊朗的例子证明,开明专制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大不里士每天的人员流动非常多,随着伊朗领土的扩大,大不里士逐渐成为伊朗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联通高加索、德黑兰、安纳托利亚、美索不达米亚等地。铁路的扩张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久而久之,这里的城市面貌就变化的很大了。
在政府的旁边就有一家咖啡馆,这种饮料已经风靡整个中东。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咖啡馆中讨论政治。
凯末尔进入咖啡馆,点了一杯咖啡和一块点心。而此时咖啡馆内正在上演一场辩论,自由党和进步党人士围绕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政治改革中是从速还是从缓的问题。
“目前国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最要紧的还是增加军队,在北部修建防线来抵御俄国的进攻。”
在中间的辩论台上,一个人正在滔滔不绝的说着自己的见解。总结一下就是:专注国防和工业,政治改革稍后。
“大错特错,现在正是推行议会政治的时机。目前国内工业发展蓬勃,国际局势也良好。至于北方的俄国不足为惧,只需要守住防线就可以。
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尽快实行议会,议会代表着全体民众的意愿。只有通过议会制度,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辩论双方都是自由党和进步党在当地的领头人物,台下的观众也开始同旁边的人说着。凯末尔注意到,自由党的支持者们大多年轻气盛,充满理想主义色彩。他们渴望通过迅速的政治改革,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民主。
相比之下,进步党的支持者们更加务实。他们强调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主张在确保国防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政治改革。
“但是英国就是因为议会而发展壮大,从玛丽二世开始,议会主导了英国一系列政策。不管是军队、工业还是外交,议会始终处于权力的中心。可以说,没有议会,就没有英国的现在。”
话音刚落,自由党的支持者就鼓起了掌。没有错,英国就是靠着议会而强大,率先确立立宪政体,可以将精力用于其他方面。由此发生了工业革命,进而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你错了,英国议会之所以稳固,是因为从七百年开始就已经有议会雏形。从安茹王朝的议会到克伦威尔时期,议会经过了长时间的完善已经接近成熟。这才是英国确立议会的基础。
可是在我国,不仅没有议会的基础,之前也一直是君主专制的状态。要想突然转变议会谈何容易?而且你除了英国一个例子,其他国家都是属于开明专制。普鲁士、奥地利,还有拿破仑一世的法国,彼得一世的俄国。这些国家都是君主权力大,而且没有议会,他们也能做的很好。这才是适合我国的路线。”
进步党的支持者马上欢呼,他们觉得自由党是异想天开,不要以为一个议会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再怎么做,那也得需要人做才行。就伊朗这个情况,还得需要长时间的引导才能最终设立议会。
而且,现在不是也有议会,专家会议不就是议会的雏形吗?为啥还要一步到位,直接来议会?
凯末尔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思考:“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是政治改革的前提,只有在确保国防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推进议会政治。”
尽管政府并未直接干预咖啡馆内的辩论,但凯末尔注意到,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经常光顾这些场所,可能这就是政府掌控舆论的方式之一。
双方谁也说不过谁,眼看就要把屋顶掀翻了。咖啡馆的老板走了过来,要求他们停止辩论。这不是打压,而是防止最后辩论到不该辩论的地方。
虽然辩论被迫停止,但观众们还是意犹未尽。许多人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继续低声交流着对政治改革的看法。但发现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目标。凯末尔在总结了不少辩论要点后也离开了咖啡馆,这里的民众对于政治的看法比奥斯曼的要深入。这让凯末尔觉得自己定居在这里也行,说不定奥斯曼和伊朗未来是一家呢。
像这样的咖啡馆大不里士还有很多,知识分子和中产阶层平时在这里讨论国家未来。凯末尔从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碰撞。无论是自由党的激进主张,还是进步党的务实态度,都让他对政治改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走在大街上,凯末尔看到来来往往的市民。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而努力在这里奔波,要是在奥斯曼的城市,这些人都会在路边坐着,请求其他人给一点钱。
到处都是建设中的工地,马车运送着大量的材料前来。经过工人的建造,成为一栋崭新的建筑。奥斯曼的工业化基本没有,政府效率低下,也别指望他们能够在基础设施上有啥动作。
凯末尔继续在本子上记录:“这里的一切都是快速发展的,就算是首都,也不如大不里士发展的快。我们的政府需要一次大的改革,就像埃及的阿里为了政府杀了几百个贵族,伊朗的沙阿也因为政府发动了内战。也许,奥斯曼也要一场内战才行。”
凯末尔在他的笔记本上这下这样一句话,以前觉得应该一步到位实行议会制度。但现在伊朗的例子已经说明,一个开明的君主也能让国家发展,也就是所谓的开明专制。
而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没有英国议会的底蕴和历史,直接套用议会恐怕会适得其反。而伊朗的例子证明,开明专制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大不里士每天的人员流动非常多,随着伊朗领土的扩大,大不里士逐渐成为伊朗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联通高加索、德黑兰、安纳托利亚、美索不达米亚等地。铁路的扩张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久而久之,这里的城市面貌就变化的很大了。
在政府的旁边就有一家咖啡馆,这种饮料已经风靡整个中东。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咖啡馆中讨论政治。
凯末尔进入咖啡馆,点了一杯咖啡和一块点心。而此时咖啡馆内正在上演一场辩论,自由党和进步党人士围绕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政治改革中是从速还是从缓的问题。
“目前国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最要紧的还是增加军队,在北部修建防线来抵御俄国的进攻。”
在中间的辩论台上,一个人正在滔滔不绝的说着自己的见解。总结一下就是:专注国防和工业,政治改革稍后。
“大错特错,现在正是推行议会政治的时机。目前国内工业发展蓬勃,国际局势也良好。至于北方的俄国不足为惧,只需要守住防线就可以。
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尽快实行议会,议会代表着全体民众的意愿。只有通过议会制度,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辩论双方都是自由党和进步党在当地的领头人物,台下的观众也开始同旁边的人说着。凯末尔注意到,自由党的支持者们大多年轻气盛,充满理想主义色彩。他们渴望通过迅速的政治改革,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民主。
相比之下,进步党的支持者们更加务实。他们强调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主张在确保国防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政治改革。
“但是英国就是因为议会而发展壮大,从玛丽二世开始,议会主导了英国一系列政策。不管是军队、工业还是外交,议会始终处于权力的中心。可以说,没有议会,就没有英国的现在。”
话音刚落,自由党的支持者就鼓起了掌。没有错,英国就是靠着议会而强大,率先确立立宪政体,可以将精力用于其他方面。由此发生了工业革命,进而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你错了,英国议会之所以稳固,是因为从七百年开始就已经有议会雏形。从安茹王朝的议会到克伦威尔时期,议会经过了长时间的完善已经接近成熟。这才是英国确立议会的基础。
可是在我国,不仅没有议会的基础,之前也一直是君主专制的状态。要想突然转变议会谈何容易?而且你除了英国一个例子,其他国家都是属于开明专制。普鲁士、奥地利,还有拿破仑一世的法国,彼得一世的俄国。这些国家都是君主权力大,而且没有议会,他们也能做的很好。这才是适合我国的路线。”
进步党的支持者马上欢呼,他们觉得自由党是异想天开,不要以为一个议会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再怎么做,那也得需要人做才行。就伊朗这个情况,还得需要长时间的引导才能最终设立议会。
而且,现在不是也有议会,专家会议不就是议会的雏形吗?为啥还要一步到位,直接来议会?
凯末尔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思考:“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是政治改革的前提,只有在确保国防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推进议会政治。”
尽管政府并未直接干预咖啡馆内的辩论,但凯末尔注意到,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经常光顾这些场所,可能这就是政府掌控舆论的方式之一。
双方谁也说不过谁,眼看就要把屋顶掀翻了。咖啡馆的老板走了过来,要求他们停止辩论。这不是打压,而是防止最后辩论到不该辩论的地方。
虽然辩论被迫停止,但观众们还是意犹未尽。许多人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继续低声交流着对政治改革的看法。但发现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目标。凯末尔在总结了不少辩论要点后也离开了咖啡馆,这里的民众对于政治的看法比奥斯曼的要深入。这让凯末尔觉得自己定居在这里也行,说不定奥斯曼和伊朗未来是一家呢。
像这样的咖啡馆大不里士还有很多,知识分子和中产阶层平时在这里讨论国家未来。凯末尔从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碰撞。无论是自由党的激进主张,还是进步党的务实态度,都让他对政治改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走在大街上,凯末尔看到来来往往的市民。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而努力在这里奔波,要是在奥斯曼的城市,这些人都会在路边坐着,请求其他人给一点钱。
到处都是建设中的工地,马车运送着大量的材料前来。经过工人的建造,成为一栋崭新的建筑。奥斯曼的工业化基本没有,政府效率低下,也别指望他们能够在基础设施上有啥动作。
凯末尔继续在本子上记录:“这里的一切都是快速发展的,就算是首都,也不如大不里士发展的快。我们的政府需要一次大的改革,就像埃及的阿里为了政府杀了几百个贵族,伊朗的沙阿也因为政府发动了内战。也许,奥斯曼也要一场内战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