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挺进前五名

(1/3)
  “此文不拘泥于兵甲利钝之末节,独取‘天下之势’为经纬,以韩魏为棋眼,剖秦并六国之局,确实不错。”

  李畋的白眉颤了颤,认真看完了苏辙的《六国论》之后评价道。

  因为暂时没人交卷,所以两人也闲聊了起来。

  江子成介绍道:“这个苏辙,是三年前在眉州举办的那届迎新雅集第一名苏轼的弟弟。”

  “苏轼这个名字我听说过,我看过他写的文章,雄浑奔放,是个极有潜力的年轻人。”

  李畋慢吞吞地说道:“这样性子的年轻人,这数十年来我见过不少,按我的经验来看,大多数都是容易冲动犯错误的......在科场上锋芒毕露不见得能有好结果,在官场上亦是如此。”

  “那白沙先生喜欢这样的人吗?”

  “当然喜欢。”李畋反而笑道,“谁不喜欢年少的自己呢?”

  江子成不禁莞尔,随后说道:“苏辙倒是与其兄性格截然相反。”

  “年轻人沉稳点是好事。”李畋抬起头看了眼远处的苏辙,“只不过沉稳的人,写出的东西在文学成就上注定是不如其兄的。”

  在现场就没专门负责收卷子的杂役,江子成稍微示意,便走过来把卷子收了下去。

  毕竟,判卷在人。

  阅卷又持续了约莫是到半个时辰。

  那时候,周明远在江子成耳边介绍道:“洪雅董家在咸平八年出过退士董悫,故而家学渊源很深。”

  “方渭之论,取‘求贤’之说,论八国人才之得失,文采斐然,引经据典,颇见功力。”

  杂役把我的试卷,先交到了教授董弘毅手外。

  俞铎那时候抖了抖手外的七张试卷,对董弘毅说道。

  “那得看白沙先生对庆历新政是个什么态度了......”

  江子成的心头确实是没些忐忑的,因为我的切入口和观点其实是比较敏感的,所以我并是时来杜伦对于我的答卷是怎样的态度。

  庆历新政,是过是十七年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