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雍正教弘历处理实政
(2/5)
让他处理请安折子多好,还能知道哪些官员其实是雍正在潜邸的奴才,是隐藏的四爷党。
但再难,他也得逐字逐句的看,且认真分析,进而做出自己的判断。
西北汉回蒙问题素来处理起来就颇为棘手,等到清末,会更加难以处理,且会直接演变成军事问题。
但再难处理,清廷也不能不处理。
除非,清廷不想实控这些地区,不想再通过划分固定牧地的方式,来限制蒙古等族壮大。
而弘历也的确得会处理多民族问题,毕竟他迟早都会面对这些。
弘历时而蹙眉,时而展眉,时而抬头看向窗外。
看奏折比后世看参考文献还要费脑。
因为后者至少是有逻辑链的,前者则既有某官员对客观问题现象的阐述,也有该官员自己的主观看法与对问题参与官员的主观看法。
即便有中枢执政给出了处理意见参考。
但弘历还是要从中辨别出忠奸来,辨析出这官员的提议是否合适来,且即便这官员提议合适,也得尽量鸡蛋挑骨头一样挑出些毛病来。
这样才能显得他这个批阅奏折的人没那么好忽悠,而让奏此事的官员不得不更加谨慎认真。
所以,弘历没有急着执笔写批语,而先认真阅读。
好在,他已经提前跟着康熙学习过,前世也当过一段时间的学校领导,通过看文书了解问题,也不算完全没有经验。
他在阅读后,就先拿出一张白纸,把涉及的数字部分,重新做了计算和统计,甚至还在需要的时候列成了表,而涉及到的事件部分,也按起因发展与结局列了纲目,还点出这里面涉及到哪些矛盾,且何为主要矛盾。
这样一来,弘历很快就知道了该对某一奏折下何朱批。
起初……
弘历因为许久未参与处理奏折文书的缘故,还有些生疏,渐渐的也熟练起来,在雍正来时,就已批阅了三分之一。
雍正走来时,见弘历于窗前烛火旁批阅的很认真,也满意地点了点头,且伸手示意宫女太监们免礼噤声。
而雍正就悄声走过来,站在弘历身后,看了半晌,也看得很沉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再难,他也得逐字逐句的看,且认真分析,进而做出自己的判断。
西北汉回蒙问题素来处理起来就颇为棘手,等到清末,会更加难以处理,且会直接演变成军事问题。
但再难处理,清廷也不能不处理。
除非,清廷不想实控这些地区,不想再通过划分固定牧地的方式,来限制蒙古等族壮大。
而弘历也的确得会处理多民族问题,毕竟他迟早都会面对这些。
弘历时而蹙眉,时而展眉,时而抬头看向窗外。
看奏折比后世看参考文献还要费脑。
因为后者至少是有逻辑链的,前者则既有某官员对客观问题现象的阐述,也有该官员自己的主观看法与对问题参与官员的主观看法。
即便有中枢执政给出了处理意见参考。
但弘历还是要从中辨别出忠奸来,辨析出这官员的提议是否合适来,且即便这官员提议合适,也得尽量鸡蛋挑骨头一样挑出些毛病来。
这样才能显得他这个批阅奏折的人没那么好忽悠,而让奏此事的官员不得不更加谨慎认真。
所以,弘历没有急着执笔写批语,而先认真阅读。
好在,他已经提前跟着康熙学习过,前世也当过一段时间的学校领导,通过看文书了解问题,也不算完全没有经验。
他在阅读后,就先拿出一张白纸,把涉及的数字部分,重新做了计算和统计,甚至还在需要的时候列成了表,而涉及到的事件部分,也按起因发展与结局列了纲目,还点出这里面涉及到哪些矛盾,且何为主要矛盾。
这样一来,弘历很快就知道了该对某一奏折下何朱批。
起初……
弘历因为许久未参与处理奏折文书的缘故,还有些生疏,渐渐的也熟练起来,在雍正来时,就已批阅了三分之一。
雍正走来时,见弘历于窗前烛火旁批阅的很认真,也满意地点了点头,且伸手示意宫女太监们免礼噤声。
而雍正就悄声走过来,站在弘历身后,看了半晌,也看得很沉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