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初步了解明帝国

(2/2)
  “我会在明天早上答复你们的……”

  ……

  第二天,帕默斯顿子爵得到了周越的回复,“已传递给皇帝陛下”,并且让自己停留在明帝国的天数增加到了十五天。

  帕默斯顿子爵仔细观察了这个港口,真的很难想象这个建立不过两年的国家,港口还挺繁荣的,巨大的木质码头向海中延伸,码头上堆满了各种货物,明帝国生产的香料、茶叶、丝绸、棉花、木材、煤炭、硫磺和石膏等产量。

  工人们肩扛手抬,将货物装卸到停靠在码头边的船只上,他们的指挥声此起彼伏。

  港口中,各式各样的船只穿梭往来。有高大的帆船,白色的船帆在海风的吹拂下鼓胀起来,犹如巨大的翅膀。这些帆船有的是来自法国的葡萄酒和意大利的大理石的商船;有的是来自南美洲其他国家的贸易船只,满载着具有异域风情的特产。此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渔船,它们刚刚结束了海上的捕捞作业,带着新鲜的渔获返回港口,船舷边挂着的渔网还滴着海水。

  港口的远处,是一片繁华的城镇,名字叫景德。建筑风格多样,既有少部分古老的欧式建筑,大多数是明制建筑。它在阳光下宣誓着这片土地与欧美文化的区别,以及他五千年文明的强大特征。

  街道上,马车和行人川流不息,商人、水手、居民等各种身份的人在这里来来往往,热闹非凡。

  第十一天,帕默斯顿子爵得到明帝国皇帝的允许后,他们在景德县出发,他的团队六人由明帝国二十名民兵护送,直接走陆路,路上还是很糟糕,主要以土路为主,但好在已经在规划修建了。

  帕默斯顿子爵的翻译官埃德蒙·佩蒂在自己的日记里写到:我与子爵等人经过严格的检查后,才被允许进入内陆,一路遇到的明人,不管是谁都穿上了看起来还不错的衣服,材质也很好,款式与英国伦敦图画里的清帝国服饰不一样,比他们的好看很多。

  但他们也穿“西服”,甚至大多时候穿的都是简易之后又结合“西服”的一种明制服饰,既没有失去明制汉服的特点,也简易明制汉服的繁琐,叫“明制建武汉服”。

  这样漂亮的衣服我非常喜欢,他们向艺术品一样。可惜,我到最后回到英国也没有得到一套,裁缝店的老板都不愿意卖给我。

  我仔细观察过他们的脸色也比较红润健康,精神饱满,充满着朝气,我用汉语与他们交流,得知他们基本上都是受过教育的,知道他们国家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地理和数学,还有蒸汽机。

  有的还会说英语和法语,甚至还知道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都上了断头台,完全没有英国传教士写东方的那个清帝国统治下,营养不良和麻木的样子,反而比英国平民更加关注和热衷于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