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大明第一次会议

(2/2)
  吏部尚书徐廷和一身明制朝服,站起身来向朱简曦微微躬身之后朗声说道:“臣觉得朝廷初创,在欧洲人较多的美洲,属于人数较少的族裔,在北美洲的根基未稳。应先以怀柔政策稳定已经移民到我国的各族移民,同时颁布新的移民法律,禁止这些欧洲族裔的增加,甚至还要禁止奴隶贸易,这些可能会威胁到我华夏之民,以及朝廷对地方和各方面的管理。”

  “同时,臣还制定了应对各族之法。各族之中英裔之人最多,英裔中农民最多,愿意留下来的,属于我们可以拉拢的人,只要他们接受汉化,就是我大明的子民。至于英裔奴隶主,只要我大明律颁布,与他们的利益相冲突,他们一定会反抗到底,属于不可拉拢的人,可出兵剿灭他们。”

  “其次是西班牙裔、德裔,爱尔兰裔等,可与英裔等同”

  “如果怀柔政策不行,为了子孙后代的未来,臣建议车轮放平,戮”

  “至于昆仑奴,臣建议杀,别无他法。”

  “最后,也是大明当务之急便是前往祖宗之地移民到美洲,有了人口,才能在美洲拥有话语权,不然一切以非人口建立的表面繁荣,都是昙花一现。”

  朱简曦听了,非常满意,示意徐廷和坐下,他的政治主张非常符合自己的的用人条件,但朱简曦还是要听完崔璜的施政方针。

  礼部尚书崔璜面容坚毅、目光深邃,带有沧桑与威严,身姿挺拔,倒像一名武将,不像一名要入阁的阁臣,先向朱简曦行礼,然后慢慢的说道:“殿下,我大明等这一天等了两百年,自甲申之乱以来,李贼破京师,我毅宗烈皇帝殉国,到昭宗父子被吴贼弓弦勒死,我大明退出神州。”

  “今于海外立国,本该是我华夏美事,还请殿下勿忘我神州子民,以美洲为根基,回到祖宗之地,复兴我华夏,雄于世界,立于千族之中”

  他刚说完,众人满怀希望的看着朱简曦。

  “崔尚书,孤时刻不敢忘神州的亿万子民”,朱简曦声音中带着家国悲情。

  朱简曦听到“毅宗烈皇帝”和“昭宗父子”,也算是明白这些大臣们的心思了,特别是崔璜的心思,他们还是想回神州的,就是不知道神州的黎民百姓是否还记得大明。

  客观地说,朱由检执政之时,大明是得了重症,但不是不治之症。如果崇祯是一名良医,就算没有朱元璋和朱棣之能,哪怕是朱见深的能力,能够静下心来给大明好好把脉,找准病症所在,开出良方、对症下药,大明不是没有满血复活的可能。

  要知道英宗朱祁镇留给他儿子宪宗朱见深的烂摊子,绝对不比朱由检接手的大明要好,看看朱见深是怎么做,虽然也犯过错误,但是总体上功大于过,皇帝拿回兵权,国家恢复正常,大明的国力也恢复的太多。

  上天给了崇祯十七年,十七年,除了那些汉奸官员和商人,他朱由检还是要负主要责任的,他可不是汉献帝那样的傀儡,他可是拥有实权的皇帝,却把大明从重症直接医死。

  都说熹宗朱由校是木匠皇帝,但是认真查看这期间历史的人,你会发现明末比起汉唐末代来说,是有优势的,皇帝还有一定实权,这是汉唐末期所不具备的。朱由校不说有功绩,至少没有到亡国之君的地步。

  朱由检十七年时间不算短,朱元璋从回乡自己募兵举事,到称帝建立大明,才用了十五年时间。

  不过脱离现实,说的这些对朱由检也是不公平的,就是让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回到明末,恐怕重新以八百人起事都被烂透了的明廷文官们用起来容易成事。

  崔璜再次行礼,继续说道:“臣虽与徐大人的施政不同,对于异域之民,先施以我华夏的仁慈,稳固内部不乱,其次慢慢吞下德克萨斯的疆域,之后不管有没有用反心,可以文武之策慢慢使他们归心,如果不愿效北魏孝文旧事汉化,那么我大明华夏之国,焉能让异域之民过多?”

  “今年六月,疆域稳定,民心所向之后,还请殿下再登大位,稳固民心,以全礼统。”

  “其间,可派遣使者前往欧洲诸国请他们出使观礼,特别是英国、法国、西班牙三国的立场,一定希望美洲能出现一个能够抵挡美国和墨西哥的新势力出现。如此以来,他们能保持中立不插手北美洲的事就是对大明有利的。”

  “再说北美洲,墨西哥因为美国的西进政策,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我大明可在二者之间游走,邀请二国使者观我大明的军事实力,让他们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抡起战争,我大明武器比他们先进,士兵的战斗力也不是他们可以比的。”

  “可以说,在北美洲论打仗,没有人比得过我大明的将军们。”

  “他们两国,碍于制度问题,内部可不平静,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利益分配不一样,总统只是利益方推出来的代表,我们只要寻找时机击破就好。”

  “美国体制真是奇怪,虚为自由民主,实为豪门财阀政治,商人居然能上台面,像个丑角。自古以来,造反都是种田的人,还没听说过奴隶主商人能闹翻了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