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拜访海老学士

(1/6)
  到了金陵,有个人不能不去拜访,就是海老学士。当年李昭元一封推荐信虽说难以量化有多少用。

  海老学士既然最后收下了顾廷烨,多少是给了李昭元一个面子。刚刚落脚,李昭元的拜帖就发往海老学士宅子。

  海老学士退休后只是教学度日。尤其是爱徒顾廷烨跑到汴京科举,不但没考上,家里还出事了。

  他正想找人打听其中的来龙去脉。而无论是官家去掉了顾二郎的名字,还是侯府内部的纠纷,都不是一般官员可以接触到的。

  广陵侯夫妇的来访无疑是个好渠道。想到这里,海纲峰欣然定下两天后的时间见面。

  “官人,听说海老学士不近人情,鬼神辟易。你怎么会和海老学士有交情?”马车中,韩五娘坐在李昭元身边,赵氏和魏氏两名侍妾在侧面相对而坐。

  李侯爷解释道“海老学士不是不近人情。只是他为官一任,公职在身才不近人情。如今致仕还乡,身上去除了因果,还不近人情作甚?

  当初海老学士在家中烦闷,开了间私塾打发时间。我先得知了这个消息。后遇到了当时混迹烟花场所的顾二郎。

  念着他家兄弟之间的嫌隙尚有可为,还有同为南人侯府的默契。为顾二郎写了一封荐书,推荐他求学于海老学士门下。

  顾侯爷兴高采烈的带着二郎南下金陵,不知道经受了怎样的考验。后来海老学士还是收下了顾二郎。”

  韩五娘好奇道“侯爷说话不尽不实。若是没有交情,海老大人怎么会理会你的荐书?虽说当年官人已经是侯爵,终究还是个少年,难道侯府权势熏天可以逼迫海老大人?”

  李昭元忍不住为自己当年的轻狂苦笑“海老学士和我家没什么交情。硬要说有,也是当年祖父在灵州陷入乏粮的原因是军粮被运入关中赈灾。

  可那是中书省的意思,不是海老学士欠着我家。都是公务而已。我之所以写荐书,不是仗着情分。

  而是告诉海老学士顾二郎天资聪慧,心存良善,但是人很犟,又容易犯轴。家中教育不得法,反而会挫伤宝玉。

  如今勋贵家族日益衰弱,就在于年轻勋臣中有本事的越来越少,本事越来越差劲。看在大周国运的份上。

  请他出面试一试顾二。若是可造之才,他日为国家贡献一名优秀的南人勋贵将领。大周的江山社稷都会记下他的功劳。”

  韩五娘明白了“海老学士两袖清风,家无余财,总不能连名都不要。

  他开办私塾,图的也是为国家再培养一些人材。

  无论是为了名声,还是为了社稷,又或者是为了南人在朝中军中的影响力。

  他都会按照官人的意思试一试顾二郎的成色。教出一个浪子回头可比教十个乖孩子更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