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南北之战(中)

(1/5)
  当清军与北朝联军的先锋部队抵达临津江北岸时,十月的冷风已将秋日的喧嚣吹散,只余下肃穆与凝重。

  江水浩浩荡荡,在暮色中泛着铁灰色的光泽,将南北两岸硬生生隔断。

  奕山策马来到江边,举目远眺。

  北岸的地势如同一块平坦的巨毯,向北绵延约两千至两千五百米,随后才渐渐隆起,化为连绵不绝的丘陵地带。

  这般开阔的腹地,无疑是驻扎大兵团的绝佳之选,可供数万人马从容列阵,调度自如。

  然而,将视线投向对岸,景色却截然不同。

  临津江南岸多为天然形成的峭壁,约莫七至十米高,陡峭险峻,难以攀登。

  这些天然而成的崖壁,仿佛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将南方联军的阵地牢牢地庇护在后。

  江面宽度在一百至一百五十米不等,水深约一至两米,在平日里,这样的江流完全可以泅渡。

  但在两军对峙,剑拔弩张之际,任何大胆的泅渡尝试都无异于自杀。

  对岸的联军显然早已预料到清军的进攻,防线构筑得严丝合缝,炮台依据地势而建,火炮的乌黑炮口,如同一只只潜伏在暗处的巨兽之眼,正冷酷地凝视着北岸。

  奕山透过望远镜,清晰地看到南岸军阵严整,旗帜如林,士卒往来巡逻,防备森严。

  他心中不禁暗忖,凭借正面强攻,在如此险峻的防线面前,恐怕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且不一定能成功突破。

  奕山收回目光,看着江水在眼前奔流不息,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浮现。

  既然正面强攻不易,何不另辟蹊径,施以奇兵?

  他想到,这条江水绵延数十里,总有水流相对和缓,地势相对平坦之处,可供将士们泅渡或简易搭乘渡具。

  若能趁敌不备,从他处迂回渡江,突袭南岸联军的侧翼或后方,定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为正面主攻创造有利条件。

  这般奇袭,或可一举扭转战局,为他带来皇帝期盼已久的胜利。

  “奇兵制胜!”

  奕山眼神中闪烁着精光,胸中升腾起一股豪迈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