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虾夷殖民地(四)

(3/5)
  日本人将部分最顶级的毛皮,如黑貂皮,转售给清朝商人,换取丝绸、药材、瓷器等高附加值的商品。

  这条贸易链虽然隐秘,利润却极为惊人。

  其二,是大量的海产品。

  虾夷地沿海渔业资源丰富,尤其是鲑鱼(大马哈鱼)。

  松前藩大量收购阿伊努人捕捞和制作的鲑鱼干、鲱鱼干、昆布(海带)等。

  在鼎盛时期,仅鲑鱼干一项,年交易量便超过五十万斤(约合250吨),

  这些海产品是供应本州岛市场的重要商品,尤其在食物相对匮乏的地区,需求量极大。

  宁海听着小山安太郎的叙述,眼中精光闪烁。

  他没想到,这看似贫瘠的虾夷地,竟然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商业利益。

  松前藩的这种剥削性贸易模式,虽然残酷,却也证明了其可行性与高回报。

  “这些土人,如今是何状况?”

  宁海问道。

  小山安太郎连忙回答:“回大人,虾夷地的土人,大多仍处于渔猎采集阶段,生活原始,部落分散。

  他们对铁器、食盐、布匹、米酒等我等之物极为依赖。

  只要有这些货物,便能轻易换取他们的山货特产。”

  宁海心中已有了计较。

  他立刻意识到,继续并掌控这条贸易线,对夏国在虾夷地的殖民事业,将带来多重好处:

  首先,是直接的经济利益。

  无论是毛皮还是海产品,都是利润丰厚的商品。

  动物毛皮在清国乃至更西边的俄国人那里,都有着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