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御史之责

(1/3)
  “好一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高适感叹道:“摄政王的话让我感慨颇多,深有体会。若不是潼关临危受命,我此刻还是个小小幕僚。”

  郭子仪默不作声了,认真想着什么。

  王思礼费力想了想,道:“摄政王的话让我想到了很多,是我此前想太多了。不过,我有疑问。”

  “讲。”李璘道。

  “我观你所言,多提及文人雅士,军中其实也有不少勇谋皆备之士,摄政王欲何为?”王思礼问道。

  一旁的高适哈哈大笑:“思礼,你不妨问问吴阿七、温鼎寒、梁丘杰、皇甫劲松他们?”

  “呃......”王思礼反应过来,跟着讪笑起来,“是我愚蠢了。”

  吴阿七、温鼎寒、梁丘杰、皇甫劲松几人皆从低层的伙长之类一举升至高位,当然说明了李璘的用人风格,那就是有才者定受重用,无论文武。

  这时,郭子仪缓缓道:“实话说,摄政王本就是皇族之人,刚才的一席话总让我觉得有些奇怪,不过我总算理解了摄政王的苦心。”

  “那就试试吧。”他笑道。

  “没错,是试试。”李璘道:“杜甫要是做不好,我自然会让他去合适的位置,包括王昌龄也是。”

  “给他个机会看看便是,在我心中,他其实很适合做察院院长,那位置更适合他。”

  御史台分台院、殿院、察院。

  台院统领全局,殿院就是杜甫想做的殿中侍御史。察院则指的是监察御史,高适、刘宴此前都是监察御史。

  资历最深的监察御史被称为察院院长。

  监察御史虽然也有弹劾百官,整肃朝仪之责,但更多的是巡视天下州县,对地方进行有效监督,实质上就是变相的钦差大臣。

  形列凌烟阁的武周名相韦思谦,起初是名县令,得时任吏部尚书高季辅赏识,提拔为监察御史,他有句关于监察御史的名言。

  “御史衔命出使,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

  他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韦思谦直接在褚遂良权势颇重的永徽元年,上书弹劾褚遂良低价强卖土地,包庇褚遂良的大理少卿张睿册也被一起弹劾。此事引发李治降褚遂良为同州刺史,降张睿册为循州刺史,一时朝野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