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4)
李璘和高适就整顿军务,谋划对叛军用兵的问题探讨了近半个时辰左右,郭子仪和王思礼也来了。
郭子仪坐下听了会,看起来有些心不在焉。
“郭公,有事直说吧。”李璘道。
郭子仪想了想,正声道:“本来我只管理军务,不该插手内政的,但容我多嘴几句,斗胆谏言。”
李璘心知郭子仪恐怕是对自己快速提拔刘宴和杜甫有些微词。
关于王维的调整,郭子仪应该没意见,毕竟只是平调重用。
“郭公请讲。”
“王维做中书舍人是挺适合,本来就有资历。我与高适、思礼做大将军也不足奇,因为我们有战功在。”
“可这刘宴一月前还是个侍御史,如今得以做到户部侍郎,执掌户部,兼判度支,他在度支上可能有些特殊见解,但也不必如此高位。”
“杜甫更不用多说,其虽才华横溢,但其为人处世有些文人傲骨在,整日里多愁善感,竟也得以暂执掌御史台?文采不等于治世之才。”
“户部和御史台这么重要,这样子是不是有些儿戏了?会引起朝中非议的。”
“颜真卿做御史大夫,我完全没意见,他可担此大任。只是其镇守平原,恐抽不开身。那这杜甫要做多久的代御史大夫之事?”
“况且,这御史台和户部的官吏难免口服心不服,从中作梗,他俩能管好吗?一旦运转不畅,祸害无穷。”
“我此前还听吕四郎提起,你还想把王昌龄与李白召回朝中,摄政王莫不是对大诗人有特殊欣赏之意?”郭子仪不卑不亢问道。
王思礼点点头,“我也有此疑问。”
高适没说话,他刚才就在一旁听着,还劝杜甫接受成命,所以不好再出声。
“好问题。”李璘止不住点头,“你们考虑的很周到,我来解释下吧。”
“治国理政也罢,为官一方也好,德才兼备者为佳。德与才哪个先,哪个后,自古便有争论,暂且不提。”
“论德,杜甫肯定够了,论才,他眼下是有些够呛。这刘宴,论才,绰绰有余,你们等着瞧便是,论德,有待观之。”
“李白,狂放不羁,难以循规蹈矩,万事随心,难当大任。王昌龄,雅望斐然,天才流丽,音唱疏远,直追李白,为官也还行,只是始终居于低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郭子仪坐下听了会,看起来有些心不在焉。
“郭公,有事直说吧。”李璘道。
郭子仪想了想,正声道:“本来我只管理军务,不该插手内政的,但容我多嘴几句,斗胆谏言。”
李璘心知郭子仪恐怕是对自己快速提拔刘宴和杜甫有些微词。
关于王维的调整,郭子仪应该没意见,毕竟只是平调重用。
“郭公请讲。”
“王维做中书舍人是挺适合,本来就有资历。我与高适、思礼做大将军也不足奇,因为我们有战功在。”
“可这刘宴一月前还是个侍御史,如今得以做到户部侍郎,执掌户部,兼判度支,他在度支上可能有些特殊见解,但也不必如此高位。”
“杜甫更不用多说,其虽才华横溢,但其为人处世有些文人傲骨在,整日里多愁善感,竟也得以暂执掌御史台?文采不等于治世之才。”
“户部和御史台这么重要,这样子是不是有些儿戏了?会引起朝中非议的。”
“颜真卿做御史大夫,我完全没意见,他可担此大任。只是其镇守平原,恐抽不开身。那这杜甫要做多久的代御史大夫之事?”
“况且,这御史台和户部的官吏难免口服心不服,从中作梗,他俩能管好吗?一旦运转不畅,祸害无穷。”
“我此前还听吕四郎提起,你还想把王昌龄与李白召回朝中,摄政王莫不是对大诗人有特殊欣赏之意?”郭子仪不卑不亢问道。
王思礼点点头,“我也有此疑问。”
高适没说话,他刚才就在一旁听着,还劝杜甫接受成命,所以不好再出声。
“好问题。”李璘止不住点头,“你们考虑的很周到,我来解释下吧。”
“治国理政也罢,为官一方也好,德才兼备者为佳。德与才哪个先,哪个后,自古便有争论,暂且不提。”
“论德,杜甫肯定够了,论才,他眼下是有些够呛。这刘宴,论才,绰绰有余,你们等着瞧便是,论德,有待观之。”
“李白,狂放不羁,难以循规蹈矩,万事随心,难当大任。王昌龄,雅望斐然,天才流丽,音唱疏远,直追李白,为官也还行,只是始终居于低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