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四章 彭宏澍献女输诚
(1/2)
怀化官员的问题解决了,各镇将领的名单也已最终敲定,满朝文武除了张士政怏怏不乐,俱都称心如意,各项调整步入正轨,进行得有条不紊。
然后,陈周南从永顺传回了消息,呈文送到了本司郎中赵之璧的案头,赵之璧看后不敢怠慢,立即起身去见礼部侍郎姜学易,可是姜学易却被顾君恩召了去,当下更不迟疑,立即也来到了都知院。
顾君恩正在和姜学易、黎志升研究拆分宣教司的事。
怀化郡选官让顾君恩意识到,必须大力宣传新的理藩方针,从而扭转官员们夷夏大防的成见,否则以后难免还要出类似的麻烦,然后他又从官员推而广之,认为新方针的基础是汉峒和睦相处,所以汉峒百姓也应该转变观念,不然很难达到目的,如果出了恶性事件,最终受伤害的不仅仅是新方针,更是汉峒杂居区的老百姓。
因此他想到了宣教司,但宣教司是个军事部门,归兵部下辖,主要为军队服务,做些教育和鼓舞士卒以及协助征兵之类的事情,如果让它转而为行政服务,那就得同时也接受礼部的指令,一个媳妇两个婆婆,名不正而言不顺,会有怎样的麻烦可想而知。
所以宣教司必须拆分,为军队服务的部分改称训导司,仍归兵部下辖,为行政服务的部分划归礼部,设立宣承司,专门负责宣承圣德、赞扬大化。
三人刚刚议定大要,赵之璧就到了,顾君恩见是永顺来了消息,同样不敢耽搁,马上便把他传了进来,问道:“陈周南怎么说?”
赵之璧抽出呈文答道:“彭宏澍就像三月的天气孩儿的脸,说变就变。他表示愿意归顺我朝,已从明溪退军,没提任何条件,而且还愿意献上他的女儿以示诚意。这是陈周南写给主客司的呈文,请大参钧览。”
这么舍得下血本吗,连女儿都豁上了?在坐之人全都大感意外,顾君恩急忙接过呈文,匆匆看了一遍,然后递给姜学易,姜学易匆匆看完,又递给了黎志升。
黎志升看完后说道:“陈周南的判断没错,彭宏澍一定是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不得已才使出了祸水东引之策,想要借助我朝的力量帮他渡过难关,只可惜呈文里没有说彭宏澍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还无法判断利弊。”
姜学易说道:“呈文里说,彭宏澍虽然对陈周南礼敬甚恭,但是却看得很紧,陈周南没有机会接触到外人,探不到消息也属正常,不过总归是与彭朝柱有关也就是了,否则的话何谈什么祸水东引?”
这个判断应该没错,不然何须把女儿也献出来?但是这样是不是有点太绕远了?反正是把女儿舍了,为什么要舍给大顺而不舍给彭朝柱?难道二彭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结成儿女亲家也无法缓和的程度了吗?
“应当如何应对?”顾君恩问道。
“现在就谈应对恐怕为时尚早,”黎志升摇了摇头,“是不是应该等到情况摸清了以后再说?”
“不用这么麻烦吧?”姜学易也摇起了头,“皇上不是说过,不管彭宏澍什么态度,都要推行改土归流吗?”
“那也没必要非把彭宏澍往外推,”黎志升继续摇头,“拉一个打一个,先把彭朝柱打掉,再解决彭宏澍就容易了,也许可以免动刀兵。”
姜学易莫名其妙,问道:“既然可以不流血就解决问题,为什么还要等?”
他的职务毕竟离军事太远了,不像黎志升做为兵部侍郎,虽然也是文人,但是耳濡目染之下已经不是军事小白,闻言笑道:“因为不知道这是不是二彭的诱敌之计呀!”
姜学易就算再外行,也能明白遭到友军背刺该有多么可怕,闻言暗暗咋舌,看向顾君恩问道:“大参您看呢?”
“以二彭目前的关系来看,合作诱敌的可能性不大,”顾君恩摇了摇头,但还是站起身来说道:“不管怎么说,这件事都必须立即上奏。咱们还是一同去见驾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后,陈周南从永顺传回了消息,呈文送到了本司郎中赵之璧的案头,赵之璧看后不敢怠慢,立即起身去见礼部侍郎姜学易,可是姜学易却被顾君恩召了去,当下更不迟疑,立即也来到了都知院。
顾君恩正在和姜学易、黎志升研究拆分宣教司的事。
怀化郡选官让顾君恩意识到,必须大力宣传新的理藩方针,从而扭转官员们夷夏大防的成见,否则以后难免还要出类似的麻烦,然后他又从官员推而广之,认为新方针的基础是汉峒和睦相处,所以汉峒百姓也应该转变观念,不然很难达到目的,如果出了恶性事件,最终受伤害的不仅仅是新方针,更是汉峒杂居区的老百姓。
因此他想到了宣教司,但宣教司是个军事部门,归兵部下辖,主要为军队服务,做些教育和鼓舞士卒以及协助征兵之类的事情,如果让它转而为行政服务,那就得同时也接受礼部的指令,一个媳妇两个婆婆,名不正而言不顺,会有怎样的麻烦可想而知。
所以宣教司必须拆分,为军队服务的部分改称训导司,仍归兵部下辖,为行政服务的部分划归礼部,设立宣承司,专门负责宣承圣德、赞扬大化。
三人刚刚议定大要,赵之璧就到了,顾君恩见是永顺来了消息,同样不敢耽搁,马上便把他传了进来,问道:“陈周南怎么说?”
赵之璧抽出呈文答道:“彭宏澍就像三月的天气孩儿的脸,说变就变。他表示愿意归顺我朝,已从明溪退军,没提任何条件,而且还愿意献上他的女儿以示诚意。这是陈周南写给主客司的呈文,请大参钧览。”
这么舍得下血本吗,连女儿都豁上了?在坐之人全都大感意外,顾君恩急忙接过呈文,匆匆看了一遍,然后递给姜学易,姜学易匆匆看完,又递给了黎志升。
黎志升看完后说道:“陈周南的判断没错,彭宏澍一定是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不得已才使出了祸水东引之策,想要借助我朝的力量帮他渡过难关,只可惜呈文里没有说彭宏澍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还无法判断利弊。”
姜学易说道:“呈文里说,彭宏澍虽然对陈周南礼敬甚恭,但是却看得很紧,陈周南没有机会接触到外人,探不到消息也属正常,不过总归是与彭朝柱有关也就是了,否则的话何谈什么祸水东引?”
这个判断应该没错,不然何须把女儿也献出来?但是这样是不是有点太绕远了?反正是把女儿舍了,为什么要舍给大顺而不舍给彭朝柱?难道二彭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结成儿女亲家也无法缓和的程度了吗?
“应当如何应对?”顾君恩问道。
“现在就谈应对恐怕为时尚早,”黎志升摇了摇头,“是不是应该等到情况摸清了以后再说?”
“不用这么麻烦吧?”姜学易也摇起了头,“皇上不是说过,不管彭宏澍什么态度,都要推行改土归流吗?”
“那也没必要非把彭宏澍往外推,”黎志升继续摇头,“拉一个打一个,先把彭朝柱打掉,再解决彭宏澍就容易了,也许可以免动刀兵。”
姜学易莫名其妙,问道:“既然可以不流血就解决问题,为什么还要等?”
他的职务毕竟离军事太远了,不像黎志升做为兵部侍郎,虽然也是文人,但是耳濡目染之下已经不是军事小白,闻言笑道:“因为不知道这是不是二彭的诱敌之计呀!”
姜学易就算再外行,也能明白遭到友军背刺该有多么可怕,闻言暗暗咋舌,看向顾君恩问道:“大参您看呢?”
“以二彭目前的关系来看,合作诱敌的可能性不大,”顾君恩摇了摇头,但还是站起身来说道:“不管怎么说,这件事都必须立即上奏。咱们还是一同去见驾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